大悲咒讲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等名,共八十四句,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智与大悲的法经,除娑喇娑喇一句是表五浊恶世外,其余八十三句代表八十三位菩萨。咒就是真言。大悲咒是所有修习佛学者所必修也是观世音菩萨发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其一字一句都包含着正等正觉的真实工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本咒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主要部份,其详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其得名的由来是:有一次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被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因由是:一次,观世音菩萨曾经在千光王静住如来住所时,静住如来特为他说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并且对他说:“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据经的记载:当时观世音菩萨听了此咒后,即由初地证至第八地——不动地。于是发出誓愿说:“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发愿后,果真顿时身生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亦都放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的无边世界.至于本咒所以有种种异名,释尊曾经告诉阿难说:这是起因于观音菩萨的宏愿。菩萨曾在世尊处发誓说:“设若诸人天诚心念我名者,亦应念本师阿弥陀如来名,然后诵此陀罗尼神咒。如一夜能持诵五遍,则能除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即于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接引,并且随其所愿往生诸佛国土。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

因此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灾难以及诸恶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远离一切怖畏,所以我们应以十分虔敬的信心与清挣心去受持它,方能契合菩萨的大悲心,获得无上的利益。沉沦在三界五趣众生,果能经常持诵大悲咒,不但能治一切心病与身病,且能由此超脱生死轮回,愿众生齐诵本咒,同证佛果.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于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挂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沉沦在无边执着的苦海之中。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于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于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于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于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盘.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圆满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

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1
咒语不翻译。这是佛教的规定。只要认真,恭敬心。清净心,至诚心去念。功德利益自然圆满。

来源于:文珠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七讲记》

古之译者,皆遵四例五不翻,所谓四例:一音字俱翻,如诸经文;二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经本;三翻音不翻字,如卍字等;四翻字不翻音,如诸咒语。

五不翻是:一秘密故,如诸神咒;二多含故,如薄伽梵具六义,阿罗汉具三义等;三本土无故,如阎浮树,恶叉聚等;四顺古故,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尊重故,如般若。今此咒于四例中是「翻字不翻音」,于五不翻中,是「秘密故不翻」。然各家所解不翻之义互异,海公综合各家之要义,共有八点:

一、咒为诸佛密语:唯佛与佛乃能知之,凡情岂能了解,纵然译华语,亦不知其含义。如古国王,索先陀婆一语,具水、盐、器、马四实。唯智臣知之,佛密语亦然,一语具众德,能灭罪生福,唯佛及大菩萨能知。

二、咒诠诸佛心印:一切神咒,莫不诠佛心印,如王宝玺,大臣见之,悉皆敬礼;咒能出生圣果,人天三乘,见持咒者,无不恭敬。

三、咒能总持一切法:咒以少字摄多义,受持读诵者,能遮恶灭罪,降魔消障,断惑入理。

四、咒为诸佛菩萨圣号:及诸鬼神王名,能持咒者,即持诸佛菩萨圣号,及呼诸鬼神王帅之名,天龙八部闻之,悉皆恭敬。

五、咒具慈悲威德神力:持咒者当获诸圣,慈悲摄受,威德加被,灭罪生福,速登圣位。

六、咒为密语遮恶:一心持咒,内障不起,外患不侵,当除魔业。如昔有穷人,远奔他国,讹称王子。国王以公主妻之,食时每多瞋难;公主欲知其故,往访彼国商人。商人知彼诈称王子,但有关国体,未便直说,遂以其国语,作偈授公主,当王子瞋时,即含笑念偈:「无亲往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劳复作瞋?」并要公主但学音,勿解义。后诈王子闻之,恐彼事露,从此不敢再瞋,神咒之功亦然,持之自可降伏魔怨,灭恶生善。

七、咒为诸佛因中咒愿:佛因中修菩萨道时,无不咒愿众生,离苦得乐。如世人尚可咒愿吉凶,随愿成就。况诸佛因中慈悲诚实之誓愿,故众生持之,必满所愿。

八、咒为诸佛密令: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若不相应,即执法治罪。众生持咒,如持佛密令,诸天鬼神,知是佛子,不敢为难。

诸佛设教,若显若密,皆随机宜,显如处方,密如授药。目的是一,功效无二。故佛顶文句言:「此一心咒,凡有五会,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即是密诠,大佛顶法,与前显说,力用是均,自有众生,应以显说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自有众生,应以密说,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所以若显若密,皆是四悉因缘故说也。」

所谓四悉,即是四悉檀:一世界悉檀欢喜益,如咒中诸佛菩萨圣号,闻者欢喜,又咒中诸鬼神王名,部落闻之,不敢为非,故说生欢喜益。二为人悉檀生信益,咒为诸佛密令,如军中密号,唱之诵之,令人生信,故说生信益。三对治悉檀灭恶益;咒中密语遮恶,令人诵之,破恶生善,故说灭恶益。四第一义悉檀入理益,咒为佛密语,总一切法,持第一义,能令诵者,得入理益。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大悲咒是所有修习佛学者所必修也是观世音菩萨发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18
呵呵,悲喜又怎么分呢,大慈大悲,又怎么说呢,可能教我们人生本来就是大悲,
第4个回答  2009-05-01
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