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666”成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农药“666”成分是六氯环己烷,是环己烷每个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形成的饱和化合物。

六六六对昆虫有触杀、熏杀和胃毒作用,其中γ异构体(又称林丹)杀虫效力最高,α异构体次之 ,δ异构体又次之,β异构体效率极低。六氯化苯对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或锌、铁 、锡等存在下易分解,长期受潮或日晒会失效。本品对环境有危害作用,有毒性。

六六六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使用直接造成对农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和土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它排出体外。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中毒。

扩展资料:

六六六在环境中的扩散,有溶解、悬浮、挥发、沉降和渗透等几种形式。研究表明,在25℃时;α-六六六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630μg/L,β-六六六为700μg/L,γ-六六六为7900μg/L,δ-六六六为21300μg/L。

进入水环境中的农药,可被水中的悬浮物(包括泥土、有机颗粒及浮游生物等)吸附;进入水体和土壤表面的农药也可通过挥发而进入到地面表层的大气中,而空气中的颗粒物或呈气态的农药又可随气流中的尘埃飘流携带到一定距离,沉降于底质环境中;土壤中的农药也可通过渗透的形式从土壤上层渗透到土壤下层,进而污染地下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氯环己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丹 (γ-六氯环己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9

农药“666”即六氯环己烷。

工业品六氯环己烷的组成大致为:α-六氯环己烷(55–60%,甲体)、β-六氯环己烷(5–14%,乙体)、γ-六氯环己烷(12–16%,丙体)、δ-六氯环己烷(6–8%,丁体)、ε-六氯环己烷(2–9%,戊体)、七氯环己烷(4%)、八氯环己烷(0.6%)。

扩展资料:

一、用途

该品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的广谱杀虫剂,兼有胃毒、触杀、熏蒸作用,一般加工成粉剂或可湿性粉剂使用。

由于用途广;制造六六六的工艺较简单,50-60年代在全世界广泛生产和应用,曾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杀虫剂,对于消除蝗灾;防治家林害虫和家庭卫生害虫起过积极作用。

二、全面禁止使用的农药(23种)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EDB),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 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六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30
  六六六一般指六氯环己烷,别称甲体六六六。
  六氯环己烷,是环己烷每个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形成的饱和化合物。英文简称HCH。分子式C6H6Cl6 。分子的结构式中含碳、氢、氯原子各6个,因此它可以看作是苯的六个氯原子加成产物。白色晶体,有8种同分异构体。666对昆虫有触杀、熏杀和胃毒作用,其中γ异构体(又称林丹)杀虫效力最高,α异构体次之 ,δ异构体又次之,β异构体效率极低。六氯化苯对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或锌、铁 、锡等存在下易分解,长期受潮或日晒会失效。本品对环境有危害作用,有毒性。
  用途:
  该品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的广谱杀虫剂,兼有胃毒、触杀、熏蒸作用,一般加工成粉剂或可湿性粉剂使用。由于用途广;制造六六六的工艺较简单,50-60年代在全世界广泛生产和应用,曾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杀虫剂,对于消除蝗灾;防治家林害虫和家庭卫生害虫起过积极作用。
  环境危害  六六六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使用直接造成对农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和土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它排出体外。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中毒。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及时换洗工作服。
参考链接:六氯环己烷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WRXZpGPM7DLVbYYgkwQWdLx1eFTUeOaKMr3nkvYcTVm_daUAkGxeNfmm-9i0csumdXZCYoYsMB33yXJVuod0A5T8HO3Q0f88MiAkF-6YhGNcG7uYh8aF8ZT3-rjVFDcijdSldRqA8tU4mfMQsjMb6OU81UNGWUHL5xqFEKbaz7
第3个回答  2009-04-29
中文名称:六六六;六氯化苯;六氯环己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