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发给我《白莽作<孩儿塔>序》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

如题所述

写作背景 1931年2月7日深夜,白莽(殷夫),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白莽作〈孩儿塔〉序》写于烈士牺牲五年以后.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九 一八"事变,"一 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疯狂进行两个"围剿",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鲁迅抱着有病之身,始终斗争在文化战线的前列.但从1936年春开始,他的病情加重,常常需要卧床.3月10日接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请他给《孩儿塔》诗集写序,他"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当天夜里,"夜雨淅沥,怅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3月12日便寄出了,可见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
白莽(1909——1931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从小好学,9岁能读各种小说,十三四岁开始写诗.1927年到上海,不久同党取得联系,同年4月间被捕;秋天,被释放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从事共青团工作.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年春加入"左联",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写稿.1931年1月17日,跟其他23位革命同志(包括其他4位革命作家在内)一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段意概括 1.写序的起因 2.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 3.欲为亡友遗诗作序,但又难以兑现 4.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 5.点明《孩儿塔》的价值作者感情变化凄凉,惆怅 ↓ 更加惆怅 ↓ 回忆,思念 ↓ 抨击,讽刺当时社会,愤慨之情 ↓ 对白莽作品的赞美 ↓ 对革命文学 充满信心
全文: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
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2〕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
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记念》,要
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
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
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
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3〕,
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
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
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
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
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
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
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
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9
时值暮春,寒意料峭,雨声淅沥,深夜独坐,身患重病,时局动荡。

远道来信,怀念白莽。遇害五年,遗文没有流布。

有义务作序,却不能写序,
惆怅文中指忧伤,烦恼,凄凉.春寒料峭,雨声淅沥,身患重病,时局动荡使作者感时伤怀,产生了惆怅.
更加惆怅?
鲁迅心境本是惆怅,亡友白莽被害已经五年,自己留存的"遗文"还没有给以"流布",一旦有人提起,深深的怀念和歉疚一齐涌上心头,所以就更加惆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