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贤易色有几种解释

如题所述

贤贤易色有1种解释。

贤贤易色,汉语成语,拼音是xián xián yì sè,意思:礼贤贤士要肃然起敬。第一个贤是动词,第二个贤是名词,易也是动词,色理解为态度、形色。出自《论语·学而》。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成语典故: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易色:杨伯峻先生将贤贤易色解释为: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

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委弃,给予,献出。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尽心尽力,豁出性命。

子夏说:“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夏说:“辨别君子,就观其言谈举止;侍奉爹娘,观其是否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看其是否能尽职尽责;同朋友交往,见其说话是否诚实守信。虽说只是辨别,可在辨别的过程中会渐渐提高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了。”

成语的由来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

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