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的历史与典故

如题所述

避暑山庄的历史与典故如下:

一座避暑山庄一部清朝历史,一直以来,说承德避暑山庄,是半部清朝历史。但是,著名学者阎崇年认为,如果说一座避暑山庄,就是一部清朝历史,也可以考虑。避暑山庄是承德的地标性建筑,每位承德人提起避暑山庄都会为之而自豪。

而这样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建筑为什么会坐落于承德?也许人们只知道是康熙皇帝打猎路过,见此地风景优美而建成园林,其实不然,避暑山庄的诞生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康熙皇帝顺天时承地利、促人和的英明政治抉择的真实写照。

所谓顺天时,这就要从当时的国情说起。康熙当政初期,全国尚未完全统一,疆界尚不清楚。清政府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但是他们依然不断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不仅如此,多处外蒙部落也爆发叛乱,尤其是准噶尔部,不只出兵骚扰喀尔喀蒙古,还利用喇嘛扰乱西藏,致使西藏政局常年动荡不安。对此,康熙皇帝不愿再掀战火,而是采用民族怀柔政策。

这样一来就需要清政府将工作重心北移。再者,进行了21年之久的木兰秋称收效显著,不仅提高了八旗兵的战斗力,还借此增进了清政府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怀柔政策的推广。康熙皇帝非常满意,将木兰秋称定为家法,代代传承。

木兰秋称的时间也随之越来越长,阵容也越来越大,最多时达3万余人,历时大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人要吃、马要喂,行军住宿都要妥善解决,皇帝还要同时处理军机政务,需要一座行宫作为中转之用,这也为避暑山庄的诞生创造了天时之势。

根据是清朝一共是12朝,有6朝和避暑山庄有关系。避暑山庄反映的不仅仅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历史,而且上面也承接了“天天顺”(清朝12帝: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天天顺”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

同治、光绪、宣统这3个历史是清朝由衰落走向覆亡的历史。这3朝历史转折点定的盘子在什么地方,就在避暑山庄,所以可以考虑一座避暑山庄是一部清朝历史。

避暑山庄第一个特点就是避暑,康熙说的很明白,他为什么叫做避暑山庄,他大意是说我们是东北春天秋天很好,夏天暑热让人难耐受不了,要往北移。其次,我觉得康熙太高明,康熙是一个大的风水师,选择承德作为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的一个交汇点。

从康熙算起,清帝每年大约有半年左右时间在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中华多重文化的融合。各个民族,特别是汉族、蒙古族、蒙族、藏族等等,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文化、政治交流。避暑山庄是中华多元文化的一座圣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