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中有哪八种八种哲学观

如题所述

一、普遍规律说

1、“普通规律说”认为:各门科学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种“特殊领域”,并提供关于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2 、历史基础:具有深远的哲学史背景。例如,古希腊哲学“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德国古典哲学“寻求全部知识的基础和提供一切科学的逻辑”等都是把哲学定位为“对普遍规律的寻求”。

3 、心理基础:人类的思维在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时,总是力图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握其内在的统一性,并期望采用这种“统一性”去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以及关于这些现象的全部知识。这就是人类思维所追求的: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的自由性”。

4 、辩证看待:该学说在寻求“普遍规律”时忽略/脱离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哲学理论混同为一般的实证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出发,重新理解“普遍规律说”。

二、认识论说

1 、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是通过研究“整个世界”而获得的,而是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的。

简言之,“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为无效”,也就是,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必须以对人类认识的反省为前提。

2 、历史基础:①是在反思“普遍规律说”的过程中形成的。②当时正处于“认识论转向”时期。

人们通常把西方哲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的认识论哲学,现代的语言哲学,并把近代哲学的变革称为“认识论转向”,把现代哲学的变革称为“语言转向”。



三、语言分析说

1 、人类必须用语言去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认识”及其所表达的“世界”,并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的理解。“语言”是思维和存在之间的中介/媒介。

2 、历史基础:哲学从“反思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转向“注意表达这种认识的媒介”,即“语言转向”。这种哲学观,既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产物,又是反思“普遍规律说”的结果。

3、辩证看待:过分地注重于“技巧”,而低估了“理论”的重要性,尤其低估了哲学理论自身和哲学反思方式的重要性。实质上是把语言当作进行逻辑分析的工具,但过分地强调了语言的逻辑性。导致:并非把语言升华到哲学的高度,反而是把哲学降低到逻辑性语言的层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哲学通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当代世界哲学为背景,大致可以概括出流行的8种主要哲学观:
(1)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2)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必须以对人类认识的反省为前提,“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
(3)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没有语言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为无效”.
(4)哲学就是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存在主义者雅斯贝尔斯说,“现代人好似那一群群迷途的羔羊,徘徊于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企图寻觅那已经失去的精神家园,哲学就是现代人试图寻觅自己已经失去了的精神家园的内在冲动”.
(5)中国现代新儒家则致力于弘扬哲学对人生境界的意义.贺麟先生说,“真正伟大的哲学并不是智巧的卖弄,而乃是精神上的清茶淡饭,真正伟大的哲学家,其伟大之处即在于能道出人心之所同然,能启发人的灵性,提醒人的潜伏意识,所以哲学若果要有生命的化,是应该与大众见面的,大众若果要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话,也应该设法与哲学亲近的”.
(6)美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罗蒂认为,哲学不是思想王国的王后,而是思想共和国的公民,即哲学只是一种具体的文化样式.
(7)美国加州大学新教研究中心主任雅各·尼德曼教授认为,哲学就是人们寻觅对上帝的爱的真谛,他在《哲学的精髓》前言中说:“现代精神病学已经成功地展开了反对各种形式的心理和性的压抑的斗争,一旦与那‘令人窒息的爱的意义’相比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令人窒息的爱的意义’这一短语实际上就是哲学的定义,爱的意义,寻觅那爱的真谛,是有益于现代人类生活的唯一现实的客观力量”.
(8)马克思“实践论”的哲学观强调,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解释世界方面,人类把握世界有几种基本方式:神话、常识、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哲学等,哲学则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关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以最一般的概念、范畴等逻辑形式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