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当知县,但他在醉翁亭记中说自己是太守,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知州和太守是一个意思 ,唐朝前叫太守 ,宋朝叫知州。

1、宋代大臣的头衔有本官、差遣,本官代表官品级别工资待遇。差遣代表其工作事项及工作单位。欧阳修离开朝廷去滁州之前官职是:右正言、知制诰。右正言是本官代表欧阳修是从七品的官品、知制诰是他的差遣,就是负责为皇帝起草文书。

2、宋代优待文臣士大夫,非常照顾士大夫的颜面。不仅仅是“不杀”,一般情况就算是被弹劾、犯错误、政争失败了,也不会去降低本官官品,一般士大夫遇上这种情况,就会主动上书“自请军州”或者叫“出知军州”,也就是自己要求到地方上任官。

所以宋代高品级大臣政争失败后“自请军州”,到地方当知州很常见。欧阳修去当滁州知州,表面上也是自己请求的一种平调,而不是公开的贬谪。这也是一种对大臣颜面的照顾。

扩展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