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成因是如何的

如题所述

台风的成因,至今仍无法十分确定,但已知它是由热带大气内的扰动发展而来的。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6
台风是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当海水直接受到太阳的照射,从而大量蒸发,在蒸发了之后,该区域的热空气就会向上流动,从而形成云,而在周围的空气,会向热空气上升之后的区域补充,从而形成台风。
从高空中看,台风是一个旋转的云盘,从中心向外依次是风眼区、云墙区、旋转雨带区。台风眼区是一个很奇特的区域,这里天气良好,没有大风大浪,风眼呈椭圆或圆形。在云墙区,这里的天气最狂暴,大风大雨集中在这个区域里,越过云墙区,在旋转雨带区,风雨就减弱许多了。

台风的名字规则
台风的名字不是台风发生后取的,而是早就确定好了的。在第30次世界气象组织会议上,规范了台风命名方式,之所以规范命名方式是为了更好记忆、交流,便于传递警报信息,避免命名混乱的情况发生。
命名方法是事先确定一个命名表,140个名字,由许多国家给出名字组成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就可以了。所以这些名字会在以后被重复使用,存在一个周期。然而,一些曾经造成重大伤害的台风,它的名字就要被踢出命名表了,再增补新的名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