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尚书”中哪个职位更高些?

如题所述

六部尚书”当中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在这些职位当中吏部尚书的权利更大一些。

六部之一的吏部尚书

关于吏部尚书这个官职,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在西晋建立之后才正式开始有了吏部尚书这个职务。吏部尚书最开始只是一个负责低级官员选拔的职务,直到隋朝的时候,权力才慢慢变大,最终成为了六部尚书之一。从那以后,吏部尚书从一个负责低级官员选拔的职务,变成负责选拔朝廷栋梁之才,这个职务也一直沿用到清朝结束。

因为各个朝代的皇帝当政的侧重点不一样,这就导致吏部尚书的官职大小也不一样,但基本都是在一品与三品之间来回波动。由于吏部尚书掌握着朝廷各大官员的资料跟任免权,所以在很多时候直接影响各大官员的仕途,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才被称为六部尚书之首。

六部之一的户部尚书

除了吏部尚书之外,其余五部尚书的权利也挺大的。比如户部尚书这个职务,最早起源于汉朝,主要负责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由于财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所以在之后的朝代这个官职都有所改变,就连名称都有所改变,直到唐朝的时候才再次改为户部尚书之后同样一直沿用到清朝结束。户部尚主要掌管国家的经济、税收、国家经费等财政大权,同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职务。只是跟影响所有官员仕途的吏部尚书相比,自然要差一些。

礼部尚书虽说不是掌握的实权,同样不容小觑,毕竟他主管着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科举等重大事情,关于到这个国家的面子问题,一点也马虎不得。别看这个职务不怎么被大众知晓,但其官位不低。例如唐朝的时候礼部尚书是正三品;宋朝时候礼部尚书也只是正三品;明朝时候礼部尚书变成了正二品;清朝直接变成了正一品。由此可以看出来,礼部尚书这个职务越来越得到朝廷的很重视。

六部之一的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最早起源于隋唐,只要负责统管全国军事以及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跟军队官员的任命。隋唐时期兵部尚书官职是正四品;宋朝时兵部尚书官职是正三品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同样可以看出,兵部尚书这个职务还是相当受朝廷重视的。

六部之一的刑部跟工部尚书

至于刑部尚书跟工部尚书都属于吃力不讨好的部门,毕竟刑部跟天下所有的囚犯打交道,也有不少因为某些原因被贬的官员在其中。虽说看起来威风凛凛,但是很容易得罪人。能从刑部大牢出来的人很少,但是能出来的绝不是普通人,一旦得罪了不少人,一些刑部官员难免要遭罪。但是不管怎么说,刑部尚书都是朝廷的脸面,自然没什么人敢得罪他。

部主要负责全国土木水利工程以及某些武器的研发,算是古代的一个高科技部门。但是由于古代商人跟工匠的地位比农民还低,所以工部自然不被其他五部看得起,同样作为工部尚书自然不受重视,很多时候都会成为帮其他部门背锅的对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0

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堂官,由皇帝直接领导,其中吏部尤为重要,因为官吏的任免考核都必须经过吏部。

一、六部起源

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据说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南北朝亦有六部,然名称因王朝而异。

隋初六部名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朝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

宋代基本没变,元代改统于中书省。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废中书省,即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 (建文中曾一度提为正一品,永乐时复旧),侍郎正三品, 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尚书之副。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

二、六部分工

【“天官”ㄧ吏部】 吏部即人事部,为六部之首,负责官员们的奖励处分或升调退休,是朝廷中权力最大、身份最高的部门。

【“地官”ㄧ户部】 负责全国户籍、田地、俸饷、赋税及一切财政事宜。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是最有钱的部门

【“春官”ㄧ礼部】 礼部春季最为繁忙,负责科举、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等!

【“夏官”ㄧ兵部】 →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夏季作战较多。

【“秋官”ㄧ刑部】与督察院管稽察、负责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复核各地送来的刑名案件,因处理罪犯多在秋后,有“秋后问斩”一说。

【“冬官”ㄧ工部】工部管理全国土木兴建工程事务,渠堰疏降,陵寝修缮,军用器物制造,工程一般都会避开农忙,多数会在冬天进行。

特别强调一点,朱元璋为了分六部的权力 特别设立了六科,各设给事中数名 专门监督六部的工作 动辄被弹劾!

第2个回答  2020-08-07

这个问题准确来说,其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的答案才相对更客观。因为六部尚书的历史太悠久了(唐朝确定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这个问题当不界定具体条件的话,只能总体地或者笼统地给出一个答案。那么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我心中的答案是,吏部尚书,更高些。

吏部尚书曾被称为吏部天官,自隋唐开始,吏部尚书一直是六部尚书之首,因为吏部本身就职掌着官吏的考核、任免、升迁,所以这一点在无形中加持着吏部尚书职位的分量。相比之下,其他各部在职能方面的加持,就都没有吏部这样直接。其实六部尚书的品阶总体来说都是相同的,比如在明朝,六部尚书的品阶都是正二品,在清朝,它们又都是从一品。所以总体来说,正是尚书们所在各部职能的不同,才产生了职位上面的“高下”。

比如工部,又称冬官(注意下面还有春官、夏官、秋官等与之对应),它是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像什么水利、土木工程,像矿冶、纺织等等事务都在它的管辖。工部尚书是有一定实权的,但分和谁比,如果和其他五位尚书比,他通常来说是要垫底的。因为他在相比之下,是最远离权力中枢的。其实这也是分辨六部尚书职位高下的一个原则,即看皇上和其他官员对于这个尚书的依赖程度到底如何。比如张三想升官,工部尚书他能绕过去,却无法绕开吏部尚书,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对吏部尚书的依赖程度更高。

其他各部都可以以此类比。比如户部,又称地官,它负责全国的财政工作,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从国家税收到军队费用都无所不包;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刑部,又称秋官,负责全国的司法、法律、刑罚、诉讼等工作;兵部,又称夏官,是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部门。

户部的重要不言而喻。乍一看,似乎刑部和兵部的职能也很有竞争力,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似乎都能和吏部尚书分庭抗礼。这就涉及到我最开始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比如刑部在清朝,因为是三法司制,刑部之外还有督查院和大理寺在“分权”。再比如兵部,兵部在以前比如魏晋时期,它掌管诸兵种及全国军务,确实很厉害,但到了清朝,它已经“缩水”成了不涉及兵权的管理部门,非常憋屈。

所以,我觉得总体还是吏部尚书更高一些。

第3个回答  2020-08-07

“六部尚书”中哪个职位更高些?六部尚书的级别尽管一致,但是职权却有所不同,因此,也是有着高下之分,那么究竟是哪个衙门最为厉害呢? 要知道“六部尚书”中哪个职位比较高,那就要看尚书们掌管的事务来看其的职位高度。

刑部尚书

这个职位主要负责的是全国的司法、法律、刑罚、诉讼等工作,全国的大小案件,都需要通过刑部尚书进行审查和批复,与今天的官职相比,基本上跟公安局的局长,司法局局长等,职位类似,权利还是很大的,且作用非常重要。 

礼部尚书

一个“礼”字说出了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内容,那就是关于全国的礼仪、祭祀、外教、教育等工作,与“礼”有关的工作内容,都是这位尚书大人来掌管的。值得一提的是,用于政府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事宜,也是由礼部尚书负责,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听到“户”这个字,就知道这个官职管理的事是跟人有关的。所以,户部尚书主要负责的是全国的财政工作,主要包括国家税收、皇室开支、军队费用、赈灾事宜等,与人口、钱财有关的工作。 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在户部拥有一个金银库,户部尚书主要是管这些钱的,可以说,这是六部尚书中最肥的一个差事,跟今天的财政部部长差不多,和珅当初干的就是这个活儿。 

吏部尚书

之前提到了,很多人把礼部和吏部的职责弄混淆了。吏部尚书主要负责的是官员的任免、考核、升迁、调动、弹劾等事务,也就是说,吏部尚书就是全国所有官员的“首领”,国内所有的官员都必须要经过吏部尚书的审批和审核之后,才能算是真正的任职。 

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管理的工作主要有全国的农业、水利、交通、工业、商业等事项,基本上,跟百姓生活相关的事情,都归这位尚书管理。这跟今天的农业部部长、交通部部长属于一个系列的官职。 

兵部尚书

这个尚书的职位相信最好理解了,管理“兵”的,全国的军事、安全工作都是由这位尚书的主要负责。兵部尚书手握兵权,实力也是不可小看的,这跟今天的国防部部长、军委主席同一个级别,可以说,权利是相当大的,且基本上没人敢惹。

按照中国古代历代皇朝来看,谁掌握兵权谁就最有话语权,那么权利和职位就更不用说了,按照这个思维来看,兵部尚书的职位是六部尚书中最大的。

第4个回答  2021-04-30
01.总述

“六部尚书”中哪个职位更高些?各位,这里提到的六部尚书,应该是指唐朝时期建立的三省六部制里的“六部”。据《新唐书》记载,唐朝沿袭隋朝的政治体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就是中书、门下、尚书。

所谓六部,就是礼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分管具体事务的六个衙门。请注意,这里的所有机构,不管是三省还是六部,都是中央机构。其中,职位更高的,应该是中书。下面,小编就从多个角度,来解释一下。

02.从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讲起

据《二十四史》记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套政治体制,是由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确立的,叫三公九卿制。所谓三公,就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中,丞相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皇帝手下权力最大的男人。

举个例子,有一次,秦始皇出游,刚出宫门,发现马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一问之下才知道,秦始皇发布命令后,丞相立马就知道了,提前驱赶了闲杂人等。各位,这个故事说明两点:第一,丞相的耳目众多,皇帝有啥事,他第一时间就能知道;第二,丞相权力很大,能随时调动众多人员。

03.中书省的权限有多大

据史料记载,三公九卿制,虽然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消失了。但所谓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后世的王朝,基本上仍然延续了这样的分工思路。其中,丞相依然是权力最大的男人。唐朝建立后,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唐太宗将宰相一分为三。刚才说的中书、门下、尚书,都是宰相。

其中,中书负责决策、撰写旨意。门下负责负责审核,尚书下辖六部,直接负责执行。那中书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咱举个例子,中书舍人,直接负责撰写诏书,有一次,唐玄宗想要提拔杨贵妃的亲家,旨意下去了,中书舍人愣是反对,结果唐玄宗只得作罢。综上所述,六部尚书中,中书省的职位更高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