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科学家

历史上有哪些科学家他们都做出了那些贡献

张衡、刘徽、祖冲之、郦道元、郭守敬等。 1、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2、刘徽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 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 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 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 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即在3.和3.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直到16世纪, *** 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4、郦道元 郦道元(?~527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 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为官之后,仕途坎坷,未尽其才,历任御史中尉、 北中郎将。 迁冀州长史、青州刺史   、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转河南尹,封永宁伯。 执法严峻,拜关右慰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为叛臣萧宝夤部将郭子恢杀于阴盘驿,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郦道元撰有《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5、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 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 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5
中国古代科学家很多,例举以下几位著名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主要成就:浑天仪、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地形图。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主要成就: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术》及刘徽注。主要成就:圆周率、数学杰作《缀术》、改革闰法、应用“岁差”、首次提出“交点月”的计算、编撰《大明历》、制作出指南车、《述异记》、《太平御览》等。
4、郦道元(446 或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 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主要成就:《水经注》。5、孙思邈(581-682 年享年101 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他刻苦好学,坚持行医,为民间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主要成就:孙思邈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6、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主要成就:发明了隙积数,会圆数;物理上发明了湿法炼铜;天文上改进仪器;同时编绘了《天下州县图》等。拓展资料:科学家(Scientist):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士。科学家的品质对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首先必须是要有好奇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对于普遍事物的好奇。据我所知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对于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想探知事物的规律,他们具有看到事物最为本质一面的本领。作为科学家,他们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而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它事物。他们所了解的事物不单单是一个清单,或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是将对它们的认识归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些素质都是应该具有的。另外,优秀的科学家必须要有恒心。他们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此外,优秀的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
第2个回答  2023-04-26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张衡 祖冲之等 僧一行
第3个回答  2009-06-03
牛顿、爱因斯坦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6-03
中国的沈括、张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