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拼音

如题所述

并刀拼音是:[bīngdāo]。

释义山西并州所出产的剪刀。

“并刀如水”的并刀是什么刀?

宋代周邦彦《少年游》词中提到“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很多人在看这句词时都会好奇并刀是什么刀?其实“并刀如水”和“吴盐胜雪”应该是相对应的,吴盐指吴地的盐,而并刀就应是并地的刀。根据古代的地名可以发现,并地是指并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西太原。所以并刀应是指并州的刀。

除《少年游》外,古代还有其他赞颂并刀的诗词。如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再如宋陆游《秋思》:“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还有清代陈维崧《念奴娇•与任青际饮》词:“沥尽并刀悲壮血,看有何人怜惜。”可以说这些诗词都赞颂了并刀的锋利。不过从这些诗词中也可以发现,“并刀”多和“剪”字一起出现,所以并刀也应指剪子,且作为剪刀出现的更多。

并刀历史悠久。《今日太原》一书记载:“并州刀剪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刀口犀利、钢水分明、锻造坚固而著称于世。”距今两千多年的朝代是西汉,所以并州刀剪西汉时应该已经出现。

并刀成名已久。《东西文物趣谈》一书记载道:“并州剪刀在距今1700年的西晋就已出名了,唐朝时,连杨贵妃也喜爱使用并州快剪,就更使它的大名风靡全国了。”而小说《警世通言》第十九卷也提到了,杨贵妃剪发就是“手持并州剪刀”,可见西晋以后并刀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

并刀性能优越,锋利无比。古代文人的诗中已经赞颂了这一点,他们将并刀当做可以剪断一切的宝器。并州刀剪仍是以锋利著称的“刀,切肉不粘刃,砍骨不卷刃;剪,剪布不毛边,剪毛不粘锋。”可以说真的是神兵利器了!

并刀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处于领头地位的,直到清末,轻工业的发展,剪刀业迅速扩张,制作工艺复杂的并州剪才给如“王麻子”“张小泉”等新创剪刀让位了。

并州刀剪虽然不再处于领头地位,但其技艺仍是非常卓越的。2012年并州刀剪技艺被收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其制造工艺是真的非常厉害和有价值。

山西太原仍继续传承着并刀工艺,但一把并刀要经过20余道工序,制作繁复,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传播度不广。而中国古代传下的大马士革刀工艺和其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把大马士革燕风茶刀要经历36道工序,中间还包括折叠锻打。小刀虽小,工艺的复杂程度却不亚于古人。

最后,我们重温一下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