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逊漂流记 知识点

跪求:六年级语文: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鲁滨逊漂流记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知识点整理!!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
1、小女孩临死前,曾经看到过哪些美好的东西?圈划出有关语句。
(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2、从这些美好的幻景中,小女孩最渴望的幸福是什么?哪里看出来的?
①小女孩对奶奶、对亲情、对关爱的渴望与追求。
②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3、小女孩面临如此令人绝望的境遇,依然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回读重点句是那句?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身体上。
4、走出文本,体会作者创作心境。
安徒生曾说过的一句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

二、凡卡
1、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4、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5、课文一共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6、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7、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
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
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三、鲁滨逊漂流记
1、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英、笛福)
2、理解“漂流”是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3、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
5、你认为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孙遇到困难不悲观,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在这个没人居住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凭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大自然的面貌,开拓了这块处女地,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6、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⑴、第一自然写的是什么?(介绍鲁滨孙)
⑵、第二至第九自然,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怎样分层?
起因(第二自然段):被冲到荒岛。
经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战胜困难,生存下来。
结果(第九自然段):回到英国。
⑶、经过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依据是什么?
①解决暂时困难。
②解决住的问题。
③解决吃的问题。
④抵御野人的迫害并教化一名野人。
分层依据:不同内容。

四、汤姆•索亚历险记
1、《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联的一本书是<<哈克•贝利历险记>>。
2、作者风采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是笔名,他原名是塞缪•朗荷恩•克列门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的一个地方法官家庭。父亲是一名乡村律师,家中生活拮据。12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计,年轻时当过报童、印刷所学徒、排字工、密西西比河水手、淘金工人和舵手,所以他的创作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26岁时,他当上了记者,并采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有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毫不留情。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3、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5、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6、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7、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8、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3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恰巧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恰巧听见了乔埃和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见了逃跑的乔埃!最后,再次进洞寻宝,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正因为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就格外地惊险和引人入胜。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这部外国名著的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了引号,一下子就使它们显得不同寻常。这些词语,透露出作者戏谑的意味,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②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医生鲁宾逊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在梗概中还有这样一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这两句话似乎互相矛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汤姆和哈克的正义和勇敢!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读梗概产生的疑惑,引导他们读整本的书。

③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树、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梗概中只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汤姆和伙伴的“海盗生活”,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与其说“小海盗”们向往做海盗,毋宁说他们向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顺应天性、以自然为伴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孩子内心纯真的向往,使他们的淘气调皮带上了可爱的色彩。

④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2)对词语的理解。

萌生:萌发。

无赖:指撒泼放刁,不讲道理的人。

凶悍:凶暴强悍。

游手好闲:懒惰成性,不爱劳动。游手,闲着手不做事。

落荒而逃: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

嫁祸:转移灾祸、罪责等。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溺水:沉入水中。

二、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猜测小说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在学生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后,让学生简要说说小说的内容,并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感受小说的有趣。

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并且通过猜测梗概中相关部分内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4.如果有条件,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班级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交流读原著的感受,评价书中的人物,朗读有趣的片段。

四、教学案例

一、猜想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打出《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面)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

四、结合课后的提示语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梗概,你对哪些内容产生了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看课后的提示语,“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五、相关链接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马克·吐温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第2个回答  2009-05-16
1、猜谜语 2、绕口令 3、吹蜡烛 4、摸鹿鼻子 5、打保龄球 6、盲人击鼓 7、钓鱼 8、挟乒乓球 9、套圈 10、飞镖 11、抢说运动项目 12、运用爆破音吹蜡烛 13、妙接对联或歇后语 14、联想ABC 15、比比谁的眼力 16、快乐呼拉圈 17、比比谁的运气好 18、掌上明珠 19、弹球
二、 项目规则
1、猜谜语:每人可以猜三条,每猜中一条获奖券一张。
2、绕口令:抽号进行,每人绕口令一次,凡能准确、流利、不
停顿读完绕口令者,获奖券一张。
3、吹蜡烛:每人吹一次,凡一口气吹灭十支蜡烛者,获奖券一
张。
4、摸鹿鼻子:每人摸一次,蒙上眼睛转三圈,凡摸到鹿鼻子的,
可获奖券一张。
5、打保龄球:每人打三次,凡在10米距离内打中目标者,获奖
券一张。
6、盲人击鼓:每人击一次,蒙上眼睛转三圈,凡击中鼓者,获
奖券一张。
7、钓鱼:每人钓一分钟,钓三条者,获奖券一张,钓六条者获
奖券二张,以此类推。
8、挟乒乓球:每人挟一分钟,挟完20个乒乓球者,获奖券一张,
挟完40个乒乓球者,获奖券二张。
9、套圈:每人套五次,套中二个者,获奖券一张,套中四个者,
获奖券二张,套中五个者,获奖券三张。
10、飞镖:每人投三支,在规定位置内每投中一支者,获奖券一
张。
11、抢说运动项目:主持人准备好一个篮球。参赛者两人一组。两人互相传球。一人在传球时必须先说出一个运动项目名称(如滑冰),另一个人在接球时必须马上说出另一个运动项目名称。在一分钟内,谁说出的运动项目多,谁即得奖劵。
12、运用爆破音吹蜡烛:主持人准备好六支蜡烛并点燃,若干道问题。主持人提问一个问题,参赛者需用回答的话中发出的气息吹灭蜡烛,即得奖劵。如:主持人问:“有兔子在草地上你会怎么做?”回答者用“扑过去”的“扑”的发音而喷出的气息来吹灭蜡烛。
13、妙接对联或歇后语:主持人要准备好三条对联或歇后语。主持人说出上联或下联,让参赛者来接,对的即得奖劵。参赛者在接对联或接歇后语的过程中,其他人不得提示。
14、联想ABC:主持人事先把一些英语单词做成签,由参赛者抽三次,并对所抽内容进行联想,如果能正确并连续地做出三个即得奖劵。如:主持人在说出run 这个单词后,参赛者就要做跑的动作来与run这个单词联系起来。
15、比比谁的眼力好:主持人准备好三支筷子,一个空啤酒瓶。参赛者站在啤酒瓶的一侧,筷子离瓶口约一米的距离,瞄准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进瓶里,便是优胜者,即得奖劵。每人有三次机会。
16、快乐呼拉圈:在地上摆放五个空易拉罐。每个易拉罐之间的距离为二十厘米。参赛者应站在离易拉罐一米远的地方,才能向易拉罐扔圈圈(圈圈的大小要适当)。每扔中一次即得奖劵。每人有三次机会。
17、比比谁的运气好:主持人要准备好若干颗且颜色不一样的珠子,其中红色的有三颗。主持人把珠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游戏者伸进袋子里抓三次,每次只抓一个珠子(多抓不算),若抓中红色珠子,则中奖劵;反之,没有中奖
18、掌上明珠:主持人要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和一个乒乓球拍。参赛者将乒乓球平放在乒乓球拍上,沿着桌子走。走至终点,球未丢就得一张奖劵。(桌子竖排三张,参赛者沿桌子在规定时间内绕一圈。)
19、弹球:主持人准备好三个乒乓球和三个小纸箱。三个小纸箱平放在一张桌子上,成品字形。参赛者站在桌子前面,主持人将三个乒乓球拿给参赛者。参赛者将手中的球往地上扔,若弹起的乒乓球弹进小纸箱内,参赛者即得奖劵
回答者: husijie9 - 初入江湖 二级 5-15 20:38
A: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
B:听,悠扬的锣鼓声,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C:六月,是童年的摇篮;
D:六月,是童年的梦乡
E:六月,是童年的太阳;
合:六月,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我们为它增添光彩
A:荣根学校一年级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节日,放飞我们的快乐”文艺演出
合:现在开始
B: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参加我们的六一文艺演出,
下面请校长为大会致词

D: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心里就埋藏下了一个愿望;
C:早日带上鲜红的领巾,和哥哥姐姐一样。
E:今天,在这欢乐的时刻,
合:我们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A:是绿洲的甘泉和沃土,滋养了纤细的幼苗
B:是老师、爸爸妈妈的无私情怀,孕育了无数未来的希望
C: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D:感谢您,亲爱的爸爸妈妈
E:感谢您,帮我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合:让我们说一声:老师,谢谢您!爸爸妈妈,谢谢您!
全场:老师,谢谢您!爸爸妈妈,谢谢您!

B:请欣赏钢琴演奏《小圆舞曲》,表演者:一(1)班曾雅靖、王晓婷、莫琬璇。

D:下面请一(2)班黄嘉欣等为大家表演西步跳:《小小泥匠》
B:接下来请欣赏童声独唱《祖国,祖国我爱你》,表演着:一(6)班蓝博。
A:六月,是我们的花季,
B:六月,让我们的明天更灿烂
D:六月,带给了我们金色的童年
B:请欣赏诗朗诵《节日,放飞我们的梦想》,表演者:一(7)班陈诗婷等。
D:下面请一(3)班和滨华等为大家表演手位动作。
B:请欣赏钢琴独奏,表演者:一(5)班周莳均。
C:现在有请一(6)班全体同学为大家表演律动。
E:请欣赏钢琴独奏《小星星》,表演者:一(4)班曾晓欣。
B:伙伴们,瞧,门前大桥下游来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鸭子,一个顽皮的小朋友,正在河边
数鸭子呢!请听一(6)班陈昱冰独唱《数鸭子》
D:请欣赏钢琴四手联奏《春天来了》,表演着:一(6)班彭宇正、陈宇婷。
D:请欣赏钢琴独奏,表演者:一(6)班彭宇正。
B: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面有请一(6)班蓝博为大家表演武术。
C:请欣赏舞蹈《模仿雨想象》,表演者:一(4)班
C:请欣赏钢琴独奏《可爱的鸭子》,表演者:一(7)班吴体儒等。
A:最后请欣赏《中国考级舞》,表演者:一(6)班曾正芊等。
AB:童年是一支歌,跳跃着美妙的音符
CD:童年是一首诗,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AE:童年是一幅画,稚嫩的画笔描绘出眼里的多姿世界。
BD:童年是七彩衣,正躲在我们各式各样的花衣裳里向我们微笑

A:同学们,伙伴们
B:让我们唱起《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D: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
合:六一国际儿童节
音乐声起《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台上台下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产生共鸣,掀起高潮)
B:一年级庆六一文艺演出到此结束。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需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猜谜语 2、绕口令 3、吹蜡烛 4、摸鹿鼻子 5、打保龄球 6、盲人击鼓 7、钓鱼 8、挟乒乓球 9、套圈 10、飞镖 11、抢说运动项目 12、运用爆破音吹蜡烛 13、妙接对联或歇后语 14、联想ABC 15、比比谁的眼力 16、快乐呼拉圈 17、比比谁的运气好 18、掌上明珠 19、弹球
二、 项目规则
1、猜谜语:每人可以猜三条,每猜中一条获奖券一张。
2、绕口令:抽号进行,每人绕口令一次,凡能准确、流利、不
停顿读完绕口令者,获奖券一张。
3、吹蜡烛:每人吹一次,凡一口气吹灭十支蜡烛者,获奖券一
张。
4、摸鹿鼻子:每人摸一次,蒙上眼睛转三圈,凡摸到鹿鼻子的,
可获奖券一张。
5、打保龄球:每人打三次,凡在10米距离内打中目标者,获奖
券一张。
6、盲人击鼓:每人击一次,蒙上眼睛转三圈,凡击中鼓者,获
奖券一张。
7、钓鱼:每人钓一分钟,钓三条者,获奖券一张,钓六条者获
奖券二张,以此类推。
8、挟乒乓球:每人挟一分钟,挟完20个乒乓球者,获奖券一张,
挟完40个乒乓球者,获奖券二张。
9、套圈:每人套五次,套中二个者,获奖券一张,套中四个者,
获奖券二张,套中五个者,获奖券三张。
10、飞镖:每人投三支,在规定位置内每投中一支者,获奖券一
张。
11、抢说运动项目:主持人准备好一个篮球。参赛者两人一组。两人互相传球。一人在传球时必须先说出一个运动项目名称(如滑冰),另一个人在接球时必须马上说出另一个运动项目名称。在一分钟内,谁说出的运动项目多,谁即得奖劵。
12、运用爆破音吹蜡烛:主持人准备好六支蜡烛并点燃,若干道问题。主持人提问一个问题,参赛者需用回答的话中发出的气息吹灭蜡烛,即得奖劵。如:主持人问:“有兔子在草地上你会怎么做?”回答者用“扑过去”的“扑”的发音而喷出的气息来吹灭蜡烛。
13、妙接对联或歇后语:主持人要准备好三条对联或歇后语。主持人说出上联或下联,让参赛者来接,对的即得奖劵。参赛者在接对联或接歇后语的过程中,其他人不得提示。
14、联想ABC:主持人事先把一些英语单词做成签,由参赛者抽三次,并对所抽内容进行联想,如果能正确并连续地做出三个即得奖劵。如:主持人在说出run 这个单词后,参赛者就要做跑的动作来与run这个单词联系起来。
15、比比谁的眼力好:主持人准备好三支筷子,一个空啤酒瓶。参赛者站在啤酒瓶的一侧,筷子离瓶口约一米的距离,瞄准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进瓶里,便是优胜者,即得奖劵。每人有三次机会。
16、快乐呼拉圈:在地上摆放五个空易拉罐。每个易拉罐之间的距离为二十厘米。参赛者应站在离易拉罐一米远的地方,才能向易拉罐扔圈圈(圈圈的大小要适当)。每扔中一次即得奖劵。每人有三次机会。
17、比比谁的运气好:主持人要准备好若干颗且颜色不一样的珠子,其中红色的有三颗。主持人把珠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游戏者伸进袋子里抓三次,每次只抓一个珠子(多抓不算),若抓中红色珠子,则中奖劵;反之,没有中奖
18、掌上明珠:主持人要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和一个乒乓球拍。参赛者将乒乓球平放在乒乓球拍上,沿着桌子走。走至终点,球未丢就得一张奖劵。(桌子竖排三张,参赛者沿桌子在规定时间内绕一圈。)
19、弹球:主持人准备好三个乒乓球和三个小纸箱。三个小纸箱平放在一张桌子上,成品字形。参赛者站在桌子前面,主持人将三个乒乓球拿给参赛者。参赛者将手中的球往地上扔,若弹起的乒乓球弹进小纸箱内,参赛者即得奖劵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多出海遇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主题分析
  从这部小说的表面上看,讲述的是一个奇迹般的历险故事,但是,故事背后却隐含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隐藏着人们所普遍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如向往的自由、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勇于担当等等。这部小说也启示读者: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小说内容里自始至终充盈着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灵。重要的是,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艺术特色
  《鲁滨逊漂流记》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丹尼尔·笛福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的第一章简要叙述了丹尼尔·笛福当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英国,交代了一下当时小说写作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英国当时的社会变革和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的介绍,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所了解。第二章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殖民活动,阐述了鲁滨逊的殖民条件、动机和其新教思想。第三章剖析了鲁滨逊的殖民者的形象,鲁滨逊具有一个早期殖民者所必须的特征,他是一个真正的殖民者。第四章讲述了殖民者鲁滨逊对野蛮人星期五的文化改造,并分析了星期五丧失文化身份之后的困窘,从而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手段。第五章探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对非洲、美洲土著者的妖魔化,将非白人、非基督徒的文明视为“他者”加以异化是殖民者的殖民统治策略。

  殖民角度
  在后殖民批评视阈中,殖民文学对域外世界的读解往往是通过殖民者、探险家等的身份进行叙述的,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鲁滨逊漂流记》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欧洲殖民主义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其字里行间充满了殖民主义话语和浓厚的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他定居在荒岛上,并且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这部小说呼唤殖民内容的研究,事实上从这部小说的每一个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
第4个回答  2009-05-15
1.作者把事情发生的时候安排在大年夜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2.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写法是“虚实结合”。3.本课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和憎恨,也同时表达了对小女孩的同情。4.小女孩的幻想更突出了她缺少快乐缺少幸福缺少疼爱缺少食物缺少温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