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在台湾被称作过年日,与我们有何差别?

如题所述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台湾过年的民间风俗,跟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在台湾地区,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火锅周围吃年夜饭,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是谁,桌子上所有的菜都要夹着吃,即使是平日里不喝酒的人,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

在除夕的前一天是小年夜,小年夜在台湾的习俗要拜天公。天公也就是道教所说的玉皇大帝(又叫天帝)。

拜天公的仪式结束前要焚烧祭天的寿金(纸钱),焚烧寿金首先要烧长寿金再烧寿金,并把供神的茶酒倒在供桌前,每倒一杯嘴里就念一遍平安进财,三杯酒与三杯茶倒完后就代表六合。最后才燃放鞭炮,当鞭炮放完后也就代表整个仪式完成。

台湾除夕的习俗:

  除夕当天一定要祭祖,选吉时祭祖,供品也是以三牲为主(鸡、猪、鱼或鱿鱼)。除夕晚上要吃年夜饭!

  有些比较传统的闽南家族还会围炉,围炉就是在用餐的圆桌底下摆木炭火炉,并在火炉周围放着红色的钞票,围炉过后小朋友就跪着向长辈说吉祥话与领红包。领完红包后就开始守岁,当天就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时间了,因为没有宵禁。在守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熬夜打牌,小朋友熬夜放烟火。我觉得这里和大陆还是很一样的。

  台湾有些大陆北方的族群会在年夜饭时吃饺子(饺子代表元宝)。民国之前,北方会习惯在饺子馅里面放钱,所以当初国军中的某些北方族裔还保留了这个传统。在年夜饭吃到有钱的饺子就代表吃到钱,也就代表会发财的意思。

 

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台湾人过年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一个月。“尾牙”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这一天,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祭拜土地公,各商家行号也要在那天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灶活动,欢送灶神及其他诸神上天。送完神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清屯”,举行大扫除。

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出外谋生的家人,都要赶回老家来团聚;如无法赶回,家人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全家一起围着桌子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菜肴,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

吃完之后,年长者要给年少者“压岁钱”,然后全家围坐在炉边,说说笑笑,通宵不眠,叫“守岁”。初一这一天,信徒们除祭拜自家的祖宗神仙之外,还要到庙里烧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家人着新装出游,称作“出行”或“行春”,取越走越能存钱的意思。

台湾的风俗禁忌:禁用送人粽子。台湾居丧之家要惯用包粽子,赠送粽子会被误解为视对方为丧家;禁用甜果(年糕)、糕点送人。台湾民间逢年过节常以甜果糕点作祭品;禁用扇子送人。扇子到天凉即不用,送扇子给人意味迟早要抛弃对方;禁用手巾(手帕)送人。台湾办完丧事要送手巾给吊丧者,表示让其与死者断绝往来,称为“送巾离恨”;禁用雨伞送人。闽南语“雨伞”与“互散”同音;禁用刀剪送人。刀剪有“一切两断”、“一剪两断”的含义;禁用镜子送人。镜子易打破,破境难圆。

以看出来很多习俗我们还是一样,由于谐音或者祖传习俗等,因为台湾和大陆本来就是一家,由于长时间分割可能在有些方面不太一样,但是都是一个中国,所以还是大同小异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5
台湾跟大陆的过年方法基本差不多,毕竟都是中国人嘛,唯一一点不同的就是台湾要拜天公,而大陆基本没有这一步。
第2个回答  2019-09-25
我们的除夕是大年三十前天回家过年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台湾,是在火锅周围坐满人吃饭讨吉利。
第3个回答  2019-09-26
我认为没有多大的差别,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过年的方式也是差不多的。
第4个回答  2019-09-24
在台湾过春节其实和主要的流程和我们内陆是相差不多的,主要的差别就是名称不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