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来了,「渐进式」是什么意思?哪些人会受到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渐进式”的意思就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比如说一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是每几年延迟一岁。这种做法将会影响到以下群体:分别是原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性、55岁的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青壮年群体。

政策发布

近日,有关部门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则消息一出,再次把“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话题推向热门,一些将要退休的中老年群体表示“已经做好退休的准备,你却告诉我还要上班,心碎”!也有部分青壮年表示,看来我的领导又退不下去了,自己的晋升遥遥无期。


延迟退休,哪些群体将受影响

毫无疑问,这则规定的出台将会直接影响到原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性、55岁的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间接影响到青壮年群体。

目前,女性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周岁,如果延迟退休,虽然能够多拿到一些劳动报酬,但是摆在她们眼前的难题是,在这个年龄是否还能够继续继续这份体力活。女干部虽然也会延迟退休年龄,但是她们基本从事的是脑力劳作,而且在这个年龄段单位一般不会再给她们安排过于繁重的工作,所以总体来说还好。

单位大龄女性职工在参加会议

同理,延迟原定60周岁退休的男性,面临的也是对方是否还有能力去处理好所在岗位工作的问题。并且,延迟这些人的退休,也会对青壮年工作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般来说,只要你愿意努力工作,在这个年龄都处于管理层了。但是因为年龄过大,不能再适应高强度工作,因此很多事都是手底下年轻人在做。


延迟退休也是无奈之举

对年轻人来说,长期努力工作却看不到回报,久而久之,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下降。那么明明知道存在这些问题,为何还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呢?在我看来,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建国初期的40岁提高到将近77岁了,很多人在退休后能够“空闲”20、30年的时间,而且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口基数已经快突破3亿。这几十年的时间国家需要拿出大笔的资金去为这庞大的群体养老,很显然财政是难以招架的。

同时,以前我国的青壮年受教育程度低,工作早,从事的也大多都是体力劳动。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23、24岁才大学毕业,工作时间晚,并且从事的都是一些脑力劳作,对年龄、体力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


凡事有利有弊吧,延迟退休年龄的确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但是也会进一步挤压青年群体的就业空间,所以具体措施的实施还是需要谨慎,因地制宜,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0
渐进式”的意思就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比如说一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是每几年延迟一岁。这种做法将会影响到以下群体:分别是原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性、55岁的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青壮年群体。

政策发布

近日,有关部门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则消息一出,再次把“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话题推向热门,一些将要退休的中老年群体表示“已经做好退休的准备,你却告诉我还要上班,心碎”!也有部分青壮年表示,看来我的领导又退不下去了,自己的晋升遥遥无期。

延迟退休,哪些群体将受影响

毫无疑问,这则规定的出台将会直接影响到原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性、55岁的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间接影响到青壮年群体。

目前,女性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周岁,如果延迟退休,虽然能够多拿到一些劳动报酬,但是摆在她们眼前的难题是,在这个年龄是否还能够继续继续这份体力活。女干部虽然也会延迟退休年龄,但是她们基本从事的是脑力劳作,而且在这个年龄段单位一般不会再给她们安排过于繁重的工作,所以总体来说还好。

单位大龄女性职工在参加会议

同理,延迟原定60周岁退休的男性,面临的也是对方是否还有能力去处理好所在岗位工作的问题。并且,延迟这些人的退休,也会对青壮年工作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般来说,只要你愿意努力工作,在这个年龄都处于管理层了。但是因为年龄过大,不能再适应高强度工作,因此很多事都是手底下年轻人在做。

延迟退休也是无奈之举

对年轻人来说,长期努力工作却看不到回报,久而久之,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下降。那么明明知道存在这些问题,为何还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呢?在我看来,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建国初期的40岁提高到将近77岁了,很多人在退休后能够“空闲”20、30年的时间,而且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口基数已经快突破3亿。这几十年的时间国家需要拿出大笔的资金去为这庞大的群体养老,很显然财政是难以招架的。

同时,以前我国的青壮年受教育程度低,工作早,从事的也大多都是体力劳动。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23、24岁才大学毕业,工作时间晚,并且从事的都是一些脑力劳作,对年龄、体力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

凡事有利有弊吧,延迟退休年龄的确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但是也会进一步挤压青年群体的就业空间,所以具体措施的实施还是需要谨慎,因地制宜,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