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刘慈欣的一些作品,怎么评价刘慈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刘慈欣,1999年首次发表《鲸歌》和《微观尽头》两部作品,并且凭借《带上她的眼睛》斩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那时候,他的文学创作方向才差不多定下来。而后,他的创作之路便一发不可收。银河奖、雨果奖、轨迹奖、克拉克奖、星云奖……这些在国内外科幻小说领域含金量高的奖项,他几乎都拿了个遍,但是对他来说,惶恐多于荣耀。


    一、在那个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支撑刘慈欣梦想崛起的,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与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同样密不可分。

    因为科幻小说的创作,除了与作者的文学底蕴和想象力有关,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深切的关联。可以说,科幻小说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良好体现。工作之后的刘慈欣,为了查一些关于教皇的资料,他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往返北京。但现实的屏障并没有阻碍他写作的脚步,相反,这一切都成为了他创作中很好的养料。刘慈欣曾经用“幸运”来形容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他们这代人经历了现在与童年截然不同的变化,而且这变化还在发生。也正是因为他这种豁达的态度,让他熬过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更是把在国内尚属于小众的科幻小说推向大众的眼前。处低谷时乐观笑对,重振旗鼓坚定向前;处巅峰时从容不迫,一步一个脚印奔向下一个高峰


     二、刘慈欣的老书迷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刘”。

     大刘的创作是充满想象的,他把思维从地球延伸到了外天空,从个体的生存,探究到天体的共生,但是他的创作又是充满现实主义情怀的,也让每一个飘渺的心淡然安稳。

    《三体》原来的名字是《地球往事》,刘慈欣曾谈及这篇长篇作品的创作初衷,是探究“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零道德的宇宙中生存”,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在书中写道,“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懂得对未知的世界满心敬畏,却对于眼前的规则不屑一顾,这是何其的可怕,又何其的可悲。正是因为他的爱与情怀,读他的书,总能在天马行空之中获得一份安心,你在想象,却又不是想象,让你置身幻想,却又感到真实。


    三、坚定自己的内心,勇敢追梦

    从小就喜欢读书,酷爱写作,心中怀揣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但刘慈欣在读大学时依然非常清醒地选择了易于就业的专业作为发展方向。因为他知道,成为科学家需要天赋,成为作家需要资本,而他,需要与生活抗衡的底气。创作之路艰辛,但他选择的路,却让他绕过了很多生活的苦。有充满想象主义的浪漫,但又有立足现实的清醒,这就是刘慈欣,也是刘慈欣的文字。


    总之,即便是成就如此卓越的刘慈欣,写作历程也充满艰辛,而他的巨作《三体》也是从一个小创意开始慢慢演变成为了一篇恢宏巨作。这就给我们每个热爱写作的普通人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当我们不断努力的探索自身能力边界时,这个世界很可能会给我们回报一个大大的惊喜! 同时也再次提醒我们,有什么想做的事就尽快去做,不要考虑太多,不要把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怀疑和犹豫上面,毕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最好的时间是现在。

第2个回答  2022-10-08

我对他的评价是英雄主义、乡土的、工业党人。

一、英雄主义

说他是英雄主义,最主要的还是俄式风格。在这个风格下的他所写的作品有《全频带阻塞干扰》、《流浪地球这类;同时也包括《带上他的眼睛》这部作品。

这些作品的通性都是底色是英雄主义的孤寂与温情的印花,都是俄式影响的后果。我们现在所学的都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文学,对于灾难性我们都知道需要一位个人英雄主义。

而刘慈欣的作品下,文学性和思想性是密不可分的,他算得上是一个当代文学的“破壁人”。这些思想都表现在这些作品当中,就像下图《流浪地球》所说的,“人类最终是相信希望的”,这已经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了,而是全民族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刘慈欣的英雄主义。

二、乡土的

乡土的,太行山深处的刘慈欣代表作品是《乡村教师》、《中国太阳》、《地火》等等。

刘慈欣在写作之前是一个在山西是一个工程师,正是山西那样的土乡环境,影响了刘慈欣乡土的,太行深处的情感。

正如刘慈欣在《乡村教师》里最后老师一堂课讲的就是鲁迅和牛顿第三定律,首先,他的三观是很正的,是受过科学的影响,还有就是我们通过下面的图片,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他的情感,乡土还有热爱。

三、工业党人

工业党人,技术狂热爱好者的刘慈欣代表作是《坍缩》、《微纪元》、《山》等等。

我们以《微纪元》这本书为例子来讲述。“大不等于强大”,书中展示的踏上太空中去征途,本身就是技术爱好者刘慈欣的想象及其狂热的热爱,纵读全书你就会发现,他其中的技术爱好者展现的淋漓尽致。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刘慈欣,每一种风格都可以在他的代表作中看出影子。

第3个回答  2022-10-03

认识刘慈欣和读过他的小说,就是《三体》。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常常听到别人说起《三体》这本小说,当时也只是好奇,并未有想去了解,后来听老师说,有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偷看小说,然后这位同学还为了能读懂这本小说,开始认真学习物理,当时就觉得这本小说居然有这么大魅力,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趋势下,我开始阅读《三体》。不得不说,刘慈欣笔下的宇宙满足了我对科幻的幻想。在《三体》世界中,人们为了适应环境,脱水,然后储存起来,真是奇妙。《南方周末》评价刘慈欣称,人们被他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中国的文字从未创造过的。一个恢弘而逻辑自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地球如海中一片树叶,微不足道,朝不保夕。有人说刘慈欣有着汪洋肆意的想象力,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宏大的宇宙;它的文学和人文底蕴深厚,有评论说刘慈欣的文笔极度流畅,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学霸那种,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的功力,这种举重若轻很难。而且他很浪漫,又浪漫又高级。在《三体》小说中有“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远就看多远,但越看越神秘”,“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即使是宇宙也有灭亡的那一天,凭什么人类就觉得自己该永远存在下去”,“把人类看成虫子的三体人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一个事实:虫子从来没有被战胜过”。这些都是《三体》的语录,刘慈欣的脑洞真的是太大了,碾压式的想象力。

第4个回答  2022-10-06

这么多年来,大刘的作品带给我的启示是:活着不止是柴米油盐,还可以仰望星空。同宇宙比,人类很渺小,人生很短暂。所以,希望你将来继续写下去,《三体》是个里程碑,但绝不是终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