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飞多高才犯法

如题所述

运行安全风险相对较小的微、轻、小型无人机在适飞空域飞行,操控员不应超过真高 120 米以上飞行;

管制空域依审批决定飞行高度,按照《条例》规定,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

当有人驾驶航空器与无人机同时出现在同一空域内时,轻、小、中型无人机不得超过真高 300 米以上飞行;大型无人机依审批决定最终飞行高度。

日前,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4 年 1 月 1 日起在中国大陆施行。这是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首部专门行政法规,对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常见问题

1.《条例》颁布后对我的飞行有没有影响?

《条例》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目前尚未正式执行。您仍按现有规定使用无人机即可。

2.《条例》颁布后,对普通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无人机有什么影响?

《条例》让用户有更加明确的指引,明确了当前无人机分类、对应的适飞空域、简化了不同类别无人机对应的申报流程、明确了各类无人机的使用门槛,如飞行执照、责任险等,《条例》同时也明确了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将统筹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大多数无人机用户飞行合法性的问题,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您的无人机属于什么类型?是否需要实名登记、驾驶执照、投保责任险?

请注意:DJI Mini 系列无人机虽然重量 <250 克,但因无线电发射设备超出微功率短距离要求,因此归类为轻型无人机。

4. 哪些无人机类型适用于融合飞行? 是否需要经过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最高可申请到多少高度?

[1] 融合飞行,是指无人驾驶航空器与有人驾驶航空器同时在统一空域内的飞行。

[2] 以上提到的高度均为「真高」。

5.  如何理解“适飞空域”及“管制空域”的概念?

《条例》针对无人机,创设了“适飞空域”和“管制空域”的新概念。管制空域主要包括空中禁区、空中危险区、机场、国境线、边境线、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射电天文台、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和仓库等需要重点保护的核心、敏感区域,除管制空域以外的 120 米以下空域划为“适飞空域”,开放给运行安全风险相对较小的微、轻、小型、农业无人机用户使用,降低合法飞行的门槛。

详细内容如下:

· 管制空域

1. 真高 120 米以上空域

2. 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

3. 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

4. 下方其他八大区域

(1) 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2) 国界线、实际控制线、边境线向我方一侧一定范围的区域;

(3)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4) 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核设施控制区域、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生产和仓储区域,以及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储区域;

(5) 发电厂、变电站、加油(气)站、供水厂、公共交通枢纽、航电枢纽、重大水利设施、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6) 射电天文台、卫星测控(导航)站、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7) 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8) 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区域。

管制空域的具体范围由各级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的规定确定,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和承担相应职责的单位发布航行情报。

· 适飞空域

管制空域范围以外的空域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飞空域。

6. 《条例》颁布后,对飞行的限高有哪些影响?

运行安全风险相对较小的微、轻、小型无人机在适飞空域飞行,操控员不应超过真高 120 米以上飞行;

管制空域依审批决定飞行高度,按照《条例》规定,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

当有人驾驶航空器与无人机同时出现在同一空域内时,轻、小、中型无人机不得超过真高 300 米以上飞行;大型无人机依审批决定最终飞行高度。

7. 飞行申请审批周期一般多长?需要提前多久报批?

审批适用于在管制区域的飞行申报及融合飞行的部分高度及机型申报。用户需最晚飞行前一日中午 12 点前申报,审批最晚在当日 21 点前出结果。

8. 根据 DJI 大疆划设的限飞区能判断是否处于管制空域吗? 

目前大疆的禁飞区含部分管制区域,如机场等。大疆的电子围栏是企业根据飞行安全自行划定的,未来也会在政策法规明确后再做调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8

轻型120米,微型50米。

为实现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依法管理,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日前在工信部官网上对外征求意见。

我国的空域均为管制类空域。因此,条例充分尊重现有的空域管理特点,在维持整体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120米、50米的安全高度进行了突破,向轻型无人机和微型无人机释放120米以下、50米以下的空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疏导了正常合理的飞行需求。

条例明确,除空中禁区、机场、军事禁区、危险区域等周边一定范围内,微型无人机无需批准可以在真空50米以下空域飞行,轻型无人机可以在真空120米以下空域飞行。

扩展资料

轻型及以上无人机应当备案

现在各种各样的无人机到底如何分类?据悉,条例的管理对象全面覆盖各类无人机,范围由250克以下至150公斤以上,包含民用、警用、军用等不同类别。条例明确,遥控驾驶航空器和自主航空器统称无人机。而模型航空器的管理规则,今后由体育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结合重量、速度等因素,无人机又被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五大类。

条例明确,除微型无人机外,凡是空机重量不超过4000克,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7000克,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每小时100千米,具备符合空域管理要求的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的遥控驾驶航空器,都属于轻型无人机。据大疆无人机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无人机市场上约90%的产品都属于此类。

专家表示,细化分类的目的在于精细化管理,对小型及以上的产品加强监管,对普通群众最常使用的微型、轻型产品尽量放宽限制,管理兼顾开放。如条例明确,中型、大型无人机应当进行适航管理。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投放市场前,应当完成产品认证。

销售除微型无人机以外的民用无人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公安机关备案,并核实记录购买单位、个人的相关信息,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备。

参考资料:人民网《微轻型无人机飞行将无需执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