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郑州段

如题所述

(一)黄土高原剥蚀丘陵

行政上归甘肃省管辖。管线长约431km(含定西支线和张家川—天水支线,长85km),海拔高程一般1500~2000m。依成因又可分为黄土梁峁区和河谷冲洪积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

黄土梁峁区地形波状起伏,梁峁间冲沟密布。通渭以东为深切黄土丘陵,以深沟长梁为主要特征,海拔高程1980m左右,沟谷切割深度50~100m。长梁两侧树枝状冲沟密集,梁顶蜿蜒但相对平坦,地质环境较好,是管线敷设的理想地段。通渭以西为中等切割黄土丘陵区,丘顶浑圆,沟谷呈宽浅的“U”形。黄土梁峁区地面以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为主,下伏新近系软弱泥岩和砂质泥岩,沟谷中局部尚有华力西期花岗岩和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出露。

河谷冲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通渭以西地段。这里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宛川河、关川河南河和东河等,河谷宽阔,地势平坦,一、二级阶地发育,具二元结构。除臬兰山北坡切割强度较大外,其他地段切割较浅。西固城盆地、榆中盆地、宛川河河谷平原、关川河南河及东河河谷平原地势开阔平坦,是管线敷设的地貌条件最佳地段。此外,通渭以东的清水河河谷平原,也是管线敷设的最佳地段。

黄土丘陵区黄土介质岩性和结构的特性以及独特的地形地貌景观,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最为集中发育的地段;此外,黄土湿陷和潜蚀灾害也应予以关注。

(二)关山—陇山侵蚀构造中低山

位于甘肃、陕西二省接壤地段,为六盘山南延部分。管线长约36km,海拔高程1300~2400m。属侵蚀构造中低山区,处于二省交界处(长约12km),为中山区,由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和元古宇变质岩等坚硬基岩组成,有薄层黄土覆盖。海拔1900~2400m,最高峰老爷岭海拔2427m。山势陡峭,切割强烈,深达50~100m,沟谷多呈“V”形。在陕西境内长约16km地段为低山区,由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白垩系碎屑岩组成,基岩裸露。海拔1300~1700m,切割深20~50m,山体呈锥丘状,沟谷多呈“V”形。

此段管线地质环境条件较好,仅有少量小型崩滑体,但由于基岩裸露,管沟施工开挖较困难。

(三)汾渭裂陷盆地

行政上归陕西、山西二省管辖。管线长约993km,其中陕西段长460km,山西段长约533km (包括干线、支干线和各支线),海拔高程300~1400m。陕西段300~900m,由西往东逐渐降低,地势较平坦,山西段300~1400m,总趋势是由北往南逐渐降低,地势较平坦,在跨越盆周基岩山地时,局部地段山高坡陡。本地形地貌单元是我国东部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大陆裂谷带,又称“桑汾渭裂谷带”或“汾渭地堑”,裂谷带平面上呈“S”形,由一系列串珠状断陷盆地组成,在本工程管线地段就有千陇盆地、关中盆地、芮城盆地、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等,它们呈右行斜列展布。盆地内新生界沉积物巨厚,南部盆地内沉积物厚度更比北部盆地厚,如关中盆地厚达8500m。本地形地貌单元内水系较发育,管线经过地段主要河流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渭河、泾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汾河、涑水河、浍河、北涧河、潇河等,在各盆地内冲积平原发育。

按成因类型,可将本段地形地貌再细分为剥蚀中低山、黄土台塬(台地)、冲洪积倾斜平原、冲积平原等。剥蚀中低山分布于山西支干线的中条山西端、临汾西边山、霍山、太原东山等地,基岩裸露,岩性较复杂。黄土台塬(台地)分布较广,陕西段的千阳柳家塬—崔家头村和扶风—泾河间,山西段运城盆地北峨嵋台地、中条山南、永济西南、闻喜—侯马、灵石静升—介休—祁县、太原北东部等,台面平坦、沟谷不甚发育,而其边缘冲沟发育,崩塌、滑坡活跃。它是管线途经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冲洪积倾斜平原在陕西段分布在凤翔、扶风、岐山的北部,华县、华阴南部,山西段的中条山山前、吕梁山山前以及介休—平遥—祁县一带,由边山向前缘微倾,有时形成带状分布的洪积扇裾,扇面波状起伏,由砂卵石和细粒土形成。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渭河和汾河两岸,阶地和河漫滩发育,由粉质粘土、粉土和砂、砂砾石组成,地面平坦开阔。冲洪积和冲积平原也是管线所经主要的地貌类型。

(四)豫西侵蚀—剥蚀丘陵低山

行政上归河南省管辖。管线长约357km(含支线长度16.5km),海拔高程100~900m,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处位于陕县观音堂西,最低处位于偃师境内的伊洛河河谷,总趋势是西高东低。按成因本地形地貌单元还可再划分出基岩侵蚀—剥蚀低山丘陵、黄土剥蚀丘陵、黄土台塬和河谷冲积平原等类型。

基岩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分布于陕县张茅—观音堂和义马—铁门一带,地面高程前者600~900m,后者500~700m,为豫西的最高地段。由元古宇、古生界和中生界砂页岩和灰岩组成,一般以浑圆状山体为主,山坡较缓,沟谷中多被残坡积物覆盖。地质灾害较弱发育,但局部地段因采煤导致的采空地面塌陷突出。

黄土剥蚀丘陵是豫西段最主要的地形地貌类型,分布于豫陕边界—张茅、观音堂—义马、铁门—洛阳和巩义—郑州等4个地段。豫陕边界—张茅段海拔500~750m,地面由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组成,地貌形态为黄土塬及其前缘的梁峁,冲沟切深50~150m,位于三门峡盆地东部的东凡塬,有古近系和新近系泥岩及砂砾岩出露,小型崩塌、滑坡较发育。观音堂—义马段海拔500~600m,地面由中更新统离石黄土组成,侵蚀切割相对较弱,有少量小型崩塌。新安—洛阳段海拔250~400m,地面由中更新统离石黄土组成,下伏新近系红色泥岩,沟谷内多为上更新统黄土。冲沟发育,多呈“V”形。巩义—郑州段海拔200~420m,地面由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组成,局部有三叠系砂页岩出露。冲沟发育,多呈“V”形,沟深30~50m,黄土柱等微地貌发育,冲沟内崩塌、滑坡较多。

黄土台塬分布于洛阳—伊洛河地段内,为邙山岭顶,海拔一般200~250m,管线长约40km,地形平坦开阔,冲沟不发育,地面为黄土所覆。塬边与伊洛河过渡的斜坡地段冲沟较发育,且有三叠系基岩被切割出露。

河谷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伊洛河两岸,海拔112.7~116m,地表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砂砾等,组成阶地和河漫滩,地形平缓,宽10km。伊洛河是本地形地貌单元内最大的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年径流量较大。除此,西部灵宝—三门峡地段还有多条短促的河流,河谷阶地较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