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层政府

要求给基层政府下个完整的定义
要求写出其完整定义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它是相对于中央政权、中层政权而言的,是指这一级政权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也就是说最低一层的位置。

扩展资料

基层政权,顾名思义就是指设在最低一级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政权。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层政权两部分。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农村,是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在城市,是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从组织机构上说,我国的基层政权是指乡、镇、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以及市(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层政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基层不仅指老少边穷,它也是生产、科研、服务的第一线,基层是吸纳就业及其
  也指是指县(县级市)、区级以下,包括乡、镇的,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关。其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政府一般设国防、外交、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职能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务
  基层到底该怎样界定呢?

  教育部部长周济会上给基层下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在他看来,基层的内涵十分丰富。过去一谈到基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农村和穷乡僻壤。而基层应该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从事与‘神六’有关工作的岗位,也算是‘基层’。”有会议代表这样理解。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讲,周济认为,基层应该是一种就业的导向,一种象征。无论做什么工作、干什么事业、在什么部门,都有一个从基层干起的问题。基层既有特定的内涵,又无所不在。因此,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不仅是地方院校、高职院校的事情,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同样面临面向基层就业的任务。

  不止一位与会者认为:从全社会来看,在中国,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基层。大学生应该,也一定要重新认识、理解基层就业的含义。

  更多的大学生将成为普通劳动者

  精英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大学生的评价。大学生每到一个地方,都被认为是宝贝,是不可获得的稀缺资源。以至于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大学毕业只能往上走,不能往下走。这个下就是基层,到基层工作总有一种贬值的感觉。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近20%,这就意味着每5个同龄人中就有1个大学生。而有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等地,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甚至近50%。基本上每两个同龄人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

  这位负责人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不能再自认为是天然的“精英”,是理所当然的天之骄子。

  的确,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劳动者都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正在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成为素质较高的普通的劳动者,我们要接受这种现实。”这位负责人这样描述。

  与此相适应的是,基层也必然成为吸纳普通劳动者最重要的空间。作为其中一分子的大学生到其中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能否到基层就业的关键点是看他们是否能把心态放平和。

  要想成为精英就要到基层中成长

  从精英到普通劳动者,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认知差距。很多人并不能接受这个天壤之别的评价。“说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并不是认为他们不可能成长为社会精英。”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但是,精英必须在基层实践中成长。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没有不熟悉基层、了解基层的。今后更是如此。”

  基层怎么能培养精英呢?周济给出3条理由:

  基层是教育服务社会最直接、最现实的领域,也是最能反映中国国情的地方。如果我们的高校毕业生沉不下去,不愿意下基层,那么就不可能充分地了解国情、民情,而不了解国情、民情,就不可能建立起对祖国、对土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没有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谈不上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

  从某种意义讲,基层就是国情,基层就是感情。做任何事业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都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只有树立起这种基层意识,才可以激励高校毕业生努力掌握改变基层面貌的知识、技能和本领。基层是高校毕业生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同劳动人民感情的生动课堂,是高校毕业生经受锻炼、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

  基层条件可能很艰苦,但艰苦的条件既能磨练人,又能造就人,青年学生在基层社会实践的丰富经历和阅历,必将增长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必将成为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实践出真知,基层造就人,无数事实证明,大批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骨干和精英,大都有基层锻炼和工作的经历。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的一贯倡导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人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不仅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然之路。到基层去,还代表着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不是一时之需,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周济补充道。

  要让人才正常地流动起来,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助于人才成长

  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1999级学生。2003年他以高分考取研究生,却暂缓读研,而是选择来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两年。他用泪水写成的支教日记感动了不知多少人。因为支教,他成为全国的名人。

  前不久,当他要结束两年的支教生涯,准备回去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他怎么能在获得这么多的名声以后,选择回到城市呢?他这样做怎么对得起那些被他感动的人呢?他不应该一直在贵州奉献自己吗?“经历一段基层实践后再充电、再学习,这是很正常的。这是我们政策允许的。”教育部一位主管学生工作的官员说。“如果不让徐本禹回去,那以后谁还来基层支教?正是徐本禹走了,才会有更多的徐本禹来。”

  这次会议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大学生去基层锻炼,不是去奉献一辈子。

  一位参加会议的官员说:“我们就是要为大学生到基层以后的发展营造更大的空间和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既要鼓励他们,激励他们,给他们提供就业空间,也要努力创造一些物质条件,更要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这位官员解释,现在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毕业生可以充分自愿选择,下基层工作来去自由。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去了解基层,再回去读研究生或者工作,肯定会在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上有个大飞跃。有了这种成长阶段的历练,以后他们才会更好地为基层服务。“我们就是要让人才正常流动起来,在制度设计上有助于人才的成长。”他说。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前不久,有一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给教育部领导写信。这名学生很苦恼:他自己非常想去基层工作,但是他的父母坚决不同意。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如果他去基层工作,父母所受的打击会特别大。

  这个学生想到一个折衷的办法:当志愿者。但是征集志愿者的工作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他怕两边都耽误了。他就向教育部求救:如果他的条件合适,可不可以提前录取他做志愿者。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问题:学生的心态已经转变了,但是家长的心态还没有转变。

  会议代表在会上共同呼吁:就业从来不是教育一个部门的事情,大学生就业需要各部门的鼎力支持,特别是社会就业的主管部门。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营造氛围,比如说,非公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多的地方,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这些单位去就业;创业政策优惠、创业环境好的地方,要鼓励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经济相对落后、条件艰苦的地方,可能更多地要依靠项目带动。

  大学生正在学习用平常心看自己,社会上也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他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基层政府一般指乡镇人民政府。
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层政权两部分: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农村中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城市中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
第3个回答  2009-04-20
是指县(县级市)、区级以下,包括乡、镇的,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关。其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第4个回答  2009-04-20
是指县(县级市)、区级以下,包括乡、镇的,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关。其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政府一般设国防、外交、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职能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