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泄露个人隐私到底有多严重(app会泄露个人信息吗)

如题所述

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相当严重,信息泄露途径和表现形式多样。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超八成。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主要是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暗自收集个人信息、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

与此同时,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手机APP需要获取的权限种类繁多,最突出的是获取位置信息和访问联系人权限;而且存在APP自身功能使用非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超八成。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包括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收到垃圾邮件等。

具体而言,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漏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经营者未经授权收集个人信息和故意泄露信息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两大主要途径。

其中,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此外,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占比57.4%。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者居多。总是阅读占18.1%,经常阅读8.2%,有时阅读16.4%,偶尔阅读31.2%,从不阅读26.2%。

根据调查结果,在占比26.2%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选择从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占61.2%。还有22.2%的受访者是出于对APP运营商的信任,16.6%受访者认为APP用户协议内容都大同小异。

调查结果显示,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情况最多的,分别占86.8%和62.3%。

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0%。选择其他原因的还有,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占45.9%,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好服务占42.6%,诈骗窃取活动占24.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