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预言的心理学解说是什么?

如题所述

如下自证式预言可以让考试成功吗:

自证预言,又名“自我实验预言”,是行为确认效应中的一种效应。一般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受自我预期影响行为,继而使自己设想的预期成为真实的情况。而这种“预言”情况,我们往往可以在古希腊和古印度的文学作品中找到。

20世纪,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 K. Merton)对应这种情况,创造了“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词,并将其结构和后果正式化。并在1948年发表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文中将其定义如下:

自我实现预言,一开始是对情境的一种错误定义,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行为,使最初的错误概念变为现实,并导致这种似是而非的正确性,使错误的行为永久化。因为,当我们陷入这种情景时,我们会不由得引用事件的实际过程,来证明其从一开始就是正确的。

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时候,人会产生焦虑不安。人的平衡机制会努力地去消除这种焦虑所引起的不平衡,我们的头脑中会催促自己尽快解决这种不确定,给未知一个答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非常害怕在悬而未决中等待,这种不确定感是这样地令人无法承受,因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得到一种确认感。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时,会想要尽快给自己一个答案,而这种答案往往都是消极的。因为只有消极的答案才会最大程度消除这种不平衡带来的负面情绪。这是因为,相比没有收获,人们更害怕失去。失去100块钱带来的悔恨,会大于捡到100块钱的欣喜。如果你预先给了自己一个正面的答案,当结果不好的时候,你需要处理的就是一种失去。

此时你会感到强烈的被剥夺感,心理落差更大。而如果人们预先给自己的答案是消极的,当结果是好的,自然会非常愉悦;当结果是不好的,人们也会用“我早就料到了”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而且你感到的损失感是非常小的。因此人们在面对没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就倾向于做出悲观的预测。

那些容易陷入消极自我人格的人一般自尊感较低,他们总是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倾向于给自己负面的评价。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评价是消极的,他们会低估自己改变境况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消极的结果。这种思维定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不好的结果证实了你的消极的预言,你就更容易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出消极的自证预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