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怎样引发通货膨胀

如题所述

  顺差会造成通货膨胀。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美元持续贬值,通过人民币低汇率传导、高国家外储而形成的。严峻的形势在于目前对各方对此并没有认识。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房价越调越涨。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
  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4万亿美元。
  如果这些外汇购买力仍然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实现这些购买力的方式只有进口,与国内当期的供需平衡没有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央行为实现保持较低汇价的调节目标,将这些外汇全部收购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原有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变成了人民币的储蓄存款,并形成对国内商品的潜在购买力,当国家的这些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进口商品时,如果这种潜在购买力不老老实实地呆在银行,或者仅用于购买股票之类的投资,理论上对任何商品的购买行为都会引起总供需失衡。例如,对房地产的购买,就可以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远远脱离本地供需均衡的价格而翻番地上涨。当然,因为生产周期、价格传导等时滞因素,以及供需总量的巨大,使得真正由此形成显性的通胀,产生一定的容度和一定的滞后期,这个容度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空间。
  有二个变量对这个通胀容度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内需不足的程度,二是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
  首先,内需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因素,它可与通货膨胀因素相抵消。
  由于我国当前仍存在较大的内需不足,因此使通货膨胀的容度增大了许多。例如,我国2003年外汇储备已达4030亿美元,虽然2004年、2005年每年以2000亿美元数额在增加,但这几年由于内需不足的程度也在增加,因此,CPI指数一直在3%-4%之间徘徊,并没有随着外储值的增加而比例增加。从2007年开始内需有所提升,通货膨胀的容度才开始变小。因此,内需不足是通胀容度的主要变量。
  其次,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程度,会较大地影响到当期通货膨胀率。当股市对此资金的吸纳量大时,无疑使此笔资金不形成当期的社会需求,当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量小时,需求被释放,总供需缺口立即增大。此我们也可用2001年至2005年间股市实例来证明。这几年股市不振,可以看到这几年由外汇转换而来的人民币购买力主要涌向上海、北京的房地产。因此,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是通货膨胀容度的重要变量。
  2、由低汇率价格传导是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
  低汇率会在二个方向同时起作用,一是因为汇价低,表现为人民币商品、资产对外资来说特别便宜。因此引发外资不管是对能出口的商品,还是对不能出口的房地产,以及各种企业资产、证券资产都疯狂购买。而进口商品、国外资产对人民币来说都显会得特别贵,顺差会越来越大。而且入超的外汇很难使用出去,这样越积越多的外汇由国家兜着,使上述第一题中所指的通货膨胀越来越强。二是因为出口的汇价低,进口的汇价高,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与欧元的汇差越来越大,表现为原材料进口价格越来越高。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持续贬值,还造成时滞上的汇差。这二种汇差叠加进一步增高了原材料进口成本。高成本的原材料进口必然传导到下游产品的全面涨价。从总供需的角度考察,由于低汇价,产生的汇价差使得进口商品的量少于出口商品的量,这个减少量与总量的比率就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比率。这是一种通过汇价传导的通货膨胀。
  通过上述客观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清楚,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不是因为发展速度的高低快慢引起,也不是由于国内消费能力太盛,生产能力不足引起,而是由于低汇率造成国际对中国产品的消费能力太盛,由于进口高成本推高物价而必然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与顺差外汇由央行转换为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后所造成的总供需缺口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这二个通胀因素的叠加。虽然内需不足可以抵消部份通胀,以及股市吸纳了大部份的过剩的流动性,但是美元的持续贬值,造成了我入超的纸外汇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价值损失却越来越大,这些最终都会通过通货膨胀显现出来。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引发国内全面通胀的因素是严重存在的:
  1、美元持续贬值战,国内经济所能容纳的通货膨胀容量已经被打破。虽然我们可以通过高速发展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以降低通货膨胀的比值,但是,美元持续贬值不见得有底线。赔了夫人还折兵的仍然是我们。
  2、股市对过剩流动性吸纳的能力正在下降。学者、外资投行、媒体有一股唱衰中国股市的力量,虽然人数少,影响很大。如果与不正确的股市调控配合,就会造成股市的大起大落,一个对多数人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就不能充分吸纳过剩的储蓄资金,潜在的通胀很容易转化为现实通胀。
  3、不正确的宏观调控将会加剧通胀。必须认清本次通胀的本质是美元通货膨胀通过人民币盯住美元而引进的。如果从防止经济增长偏快,或投资过热方向防通胀,只能宜得其反,通胀必然加剧。相反,经济增速加大,反而有利于缓解通胀。
  4、国家外汇储备的不正确运用也会增加通胀风险。国家不是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在于供需总量平衡协调发展。国家外汇储备越多,表示国内的供需缺口越大。国家经营外汇投资如果不是为了战略目标,仅因为营利,一方面可能会容忍更大的外储增速,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外汇投资的账面利益而维护错误的汇率政策。不管从那个方面看,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三、防止通胀的几点措施
  为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我认为以下几点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要正视本轮美元贬值战前因后果,重新考虑汇率应对策略。为应对美元贬值战,人民币也不是仅有升值一策,在适当放开汇率波动空间后,还可以采用(运用财政手段)调低币值的方法供选择(详见蔡定创《人民币国际货币目标改革和宏观调控的第三种思路》
  其次,要降低国家的纸外汇储备。通过提高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扩大内需,减少双顺差;重定招商引资政策,收紧外资在国内的资产收购及一般性投资,收紧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投机活动。继续严控资本项下外汇投机资金的进出。
  第三,继续选择性的扩大投资的政策。为防通胀而人为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反而加剧通胀,有选择性的加大经济增速是缓解由外储引起的供需缺口的最好办法。因此,行业投资、重大项目继续有保有压政策,对老百姓重要消费商品、紧缺领域,运用政策支持扩大投资,如农产品、房地产等方面。
  第四,建设好并能正确调控好股市。一定要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力度,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保证股市的平稳发展,使股市能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储水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第五,因通胀已使部份工薪阶层生活水平下降,保证工薪阶层工资的增速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高于通胀水平,使社会不因通胀产生恐慌也是治理通胀的必要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23
贸易逆差也会引发通胀,美国近几年一直处在贸易逆差的境地,现在照样受着通货膨胀的困扰。贸易逆差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受到投机性的资金推升,如果一个国家连续处在贸易逆差状况,那么将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支付过高的国际商品进口价格,如原油。这样一来该国家就没有足够的能力用外汇资产来抵充过高的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导致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不要认为中国具有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照样发生通货膨胀,就认为上面的观点错误,那是因为中国的能源的价格体系一直处在受管制状态,中国本轮通货膨胀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几年的超快速投资扩张和长期处于价格贬低的农产品之间的矛盾受到激发和升华。从结构性到普遍的演化过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贸易逆差就是出口的贸易总额小于进口的贸易总额,也就是货币的外流大于货币的进入,国际收支不平衡,国内的货币供应减少,导致通货膨胀,使本国货币贬值。
而且由于贸易的不平衡要求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的增长,平衡贸易差额,稳定币值。
像美国进出口贸易就是长期逆差,致使它以此为借口要求人民币升值,相对的美元就贬值,以平衡美国的贸易。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
第3个回答  2020-12-03
顺差会造成通货膨胀。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美元持续贬值,通过人民币低汇率传导、高国家外储而形成的。严峻的形势在于目前对各方对此并没有认识。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
第4个回答  2008-10-23
你这是个错误的命题啊,因为贸易逆差是导致大量廉价的进口商品涌入国内市场,应该是抑制通货膨胀率,怎么会是引发啊。

中国前2年不就是贸易顺差特别大吗,所以通货胖胀特别严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