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存的特性

如题所述

粮食储存方法共有4种

(一)常规储藏 常规贮藏 在仓房内适时通风或密闭保管的贮藏方法。一般是在大气温、湿度低于粮温和粮食水分时,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反之,则以密闭为主,或在粮食上压盖结构疏松的物料,以保持粮食温湿度。

(二)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 利用低温限制害虫、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粮食呼吸作用,以达到安全贮藏的方法。根据低温的来源可有3种方法:①冬季冷却。②机械通风。③机械制冷 。

(三)气调贮藏 在密闭条件下,采用低氧(1%以下)、高氮(99%)或高二氧化碳(40%以上)气体保存粮食的方法。常用的密封材料有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尼龙和聚乙烯的复合薄膜等。

(四)化学贮藏 利用化学药剂抑制粮食本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防止粮食发热霉变并消灭贮粮害虫。常用的化学保藏剂有丙酸、山梨酸等。

(五)地下贮藏 地下贮藏 地下粮仓粮温的降低与升高都极缓慢,所能获得的低温常因地理位置不同而相差甚大,故应用上受一定限制。如在中国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地下喇叭仓可以分别达到12~15℃和18~20℃的低温;而在南部则很难获得这样理想的贮藏温度。

粮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0
小麦的储藏特性
1、后熟期长
小麦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和较长的后熟期,处于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表现为呼吸强度高、酶活性大、生理代谢旺盛且发芽率低等特点。度过后熟期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将显著提高,后熟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

但麦种在后熟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合成作用不断释放水分,这些水分聚集在种子表面会引起“出汗”,严重时甚至发生结顶现象,有时因种子后熟作用引起种温波动即“乱温”现象。在没有害虫感染、水分正常的情况下,小麦温度一般会自行恢复正常,不必采取特殊处理。但如果水分多、杂质多,在后熟期间麦温会出现持久不降并发生水分转移等现象,严重时种子堆还会出现发热、霉变。

2、耐贮性好
小麦通过后熟期后,呼吸作用微弱,具有较好的耐贮性。其贮藏稳定性比稻谷强。新收获的小麦经日晒充分干燥后入库,能较好地贮藏;非新收的小麦,贮藏稳定性更强。一般按标准入库的小麦,在常温下贮藏3 ~ 5 年或低温下(≤15 ℃) 贮藏5 ~ 8 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因此,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储备粮。

3、耐热性强
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温度50~55℃时,呼吸酶不被破坏,蛋白质也不变性。一般在水分小于17℃,温度54℃以下,不影响小麦的发芽率。而且,适当高温,不会降低小麦的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其品质。

4、吸湿性强
由于小麦没有外壳保护,且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故吸湿能力强。品种不同,其吸湿能力也有所不同。小麦吸湿后,麦粒变软,容易受到霉菌和害虫的侵害。

5、易感染虫害
小麦抗虫性较差,染虫率高。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和赤拟谷盗等。害虫大量聚集分泌排泄物和产生大量湿热,又会引起粮堆发热霉变,对小麦危害严重,甚至失去价值。如玉米象对小麦所造成的质量损失为10%左右;被谷蠹危害的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及面筋吸水量下降,发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品质变恶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