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怎样看待很文静不惹事但学习差的同学?

如题所述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梦到小时候期末考试不会写,突然吓得惊醒过来。学习就是有这么苦,苦也苦在这里。

因为现在学校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竞争,苦在卷不过,还不得不卷。但凡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出点成绩,亲手辅导两下,就知道哭了。(当然,光带小孩这件事情,其实就已经蛮苦了,更别说辅导作业了。)考得好不容易,考得差也不简单,通常那些文静又“乖巧”的差生,作为老师我是这样看待的:

一、差生一定没有真的“努力”

现在孩子在学业上的痛苦,很大程度在于所有人不得不在同一个赛道竞争。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会被大人拿出来比较好坏,而成绩几乎就是唯一标准。

在一个班级里,不是说你不学习,你摆烂就可以了。你要是摆烂不学习,成绩不好,不好意思,你可能在班级里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当你知道你孩子的朋友,成绩一般的时候,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不要和差生做朋友。虽然这样的功利社交不值得被提倡,但是这也是常见的情况。只要一个孩子成绩不好,不仅仅老师,连家长也不会给你任何好脸色,而且在班级里,还很有可能被其他同学孤立。

我记得有一同事问我,“我观察到在班级里有很多学生,很文静,从来都不惹事,非常听话懂事,但就是成绩不好。这部分学生,也有好好写作业,上课也没有捣乱,但也没有好好听作业总是按时交。但对的没几个,是从不惹事的同学,往往也会被当作差生看待,他们家长总说他们纳闷自己家孩子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考不好,我总觉得是这些学生他们根本没有努力。”

其实“用心”和“文静不惹事”根本不是一回事,老师从考试中是看得出来的,想要考第一名很难,但是努力了考倒数几名也不容易。因为试卷中部分题目能不能答对和聪明根本没有关系,是纯靠记忆的,如果这一部分题目她都基本上全部答错,那么他绝对没有努力。

我曾经叫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因为我看出来他在开小差。他就是宁愿在座位上面发呆,浪费时间,也不愿意认真听讲,我看见他们神游就叫他们回答问题,问他们我刚刚说了什么知识点,他连复述都做不到。所以努力了基本上最差的结果就是考个中等水平,不至于做一个差生。差生都是没有努力的,他只是性格比较文静罢了


二、尊重他的选择,尽量鼓励他学习

如果以很公平的眼光去看待班级里的所有人,我们就会发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成绩好坏往往是一种结果。

对于这一部分孩子,尽量先和他沟通,告诉他学习对他的影响。实在不行和他的父母沟通,协助学生摆正学习心态。

但是初中生已经是大孩子了,有一定的是非观,如果他还是不学习的话,那么就“放任”了。

因为现在要求教师不可以“体罚”学生,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手心打红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也不会觉得这是“体罚”,但是现在这种“惩罚”也被视为了体罚,所以老师都不敢打手心了。

作为老师也真的很无奈,好好说他也不听,也不能小小的惩戒,除了放任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了。


三、平等地对待“差生”

差生不一定未来就比成绩好的学生混的差,她或许只是不喜欢学习,但是在未来会发现自己的爱好并努力钻研,从而拥有一技之长,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多,因为对待学习随意的态度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中,还会体现在方方面面。大部分学习差的孩子在做其他事情上也是随意散漫。运动员举例,运动员除了先天优势,如中国游泳一定要孙杨,初中时期就比同龄人高出很多,但是他能拿到他能拿到游泳冠军,更多的是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福泽老师不能歧视差生,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宽容,尽量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努力的孩子可能偏科,也可能成绩不理想,即使努力了也成绩平平,但是绝对不会成为差生。文静不惹事只是代表学生的性格,不代表他努力了,而一个学生是否努力不是看他有没有坐在书桌上,家长对这种“假装努力”是很难分辨的,但是老师分得出来,因为试卷中有的题目是靠背诵,靠的是努力而不是聪明,这一部分题目都没有答对,怎么可能努力了呢?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努力了,其实只是懒惰久了,稍微努力一点点,就觉得自己在拼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些学生看起来文静、内向,不惹事生非,但是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我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表现。有些学生可能天生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是他们却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这些能力也可以在学习中得到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我应该认识到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全部价值的标准。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同样重要,比如诚信、责任感、团队合作等。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不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出色,比如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心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那么他同样是一个值得尊重和关注的人才。

最后,我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如果一个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出色,比如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创新精神等,那么他同样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总之,我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第2个回答  2023-02-25

确实如此,每一级学生里总有那么几个很文静不惹事但学习差的同学,男孩女孩都有,整体上女孩稍多一些。给人的感觉是低调的存在,极不容易被发现,特别容易被忽视。似乎这一类学生,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既有教过最典型的一个男生,上课就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课本也打开着,手里也拿着笔,然后就是啥也学不会,课下也是基本上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不打闹,老师安排的打扫卫生、去搬东西一类的活也都积极去干。后来,这个学生初中毕业,分很低,去了技校,学了两三年后去了酒店当服务生,现在好像是大堂领班的。

对于这一类的学生,如何评价,我感觉各人各有自己的未来,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他们也不是不想努力,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想自己学也无从下手,逐渐的自我放弃,然后彻底掉队,对自我的感知度降低,没有什么成就感、获得感,在班里存在感越来越低。

人各有志,作为老师,努力教好学,不误人子弟,给学生搭建拼搏的舞台,海阔凭鱼跃,至于学生走到哪一步,是自己的造化。


                                   

第3个回答  2023-07-15
老师们对于很文静、不惹事但学习差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

关注潜力:一些老师可能会注意到这些学生的潜力,认为他们可能有未被发掘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努力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担忧和关注:其他老师可能会感到担忧,认为学习差可能会对这些学生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试图了解学生的背景和挑战,以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

鼓励和支持:一些老师可能会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他们可能会提供额外的辅导、建议和鼓励,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寻找个性化方法:老师们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可能会与学生和家长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提供额外支持:一些老师可能会提供额外的支持,如补习班、辅导课程或学习小组,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他们可能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额外的练习和反馈。

无论老师们的看法如何,重要的是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进步。他们可能会努力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寻找适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可以积极与老师沟通,寻求支持和建议。
第4个回答  2023-05-25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梦到小时候期末考试不会写,突然吓得惊醒过来。学习就是有这么苦,苦也苦在这里。

因为现在学校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竞争,苦在卷不过,还不得不卷。但凡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出点成绩,亲手辅导两下,就知道哭了。(当然,光带小孩这件事情,其实就已经蛮苦了,更别说辅导作业了。)考得好不容易,考得差也不简单,通常那些文静又“乖巧”的差生,作为老师我是这样看待的:

一、差生一定没有真的“努力”

现在孩子在学业上的痛苦,很大程度在于所有人不得不在同一个赛道竞争。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会被大人拿出来比较好坏,而成绩几乎就是唯一标准。

在一个班级里,不是说你不学习,你摆烂就可以了。你要是摆烂不学习,成绩不好,不好意思,你可能在班级里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当你知道你孩子的朋友,成绩一般的时候,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不要和差生做朋友。虽然这样的功利社交不值得被提倡,但是这也是常见的情况。只要一个孩子成绩不好,不仅仅老师,连家长也不会给你任何好脸色,而且在班级里,还很有可能被其他同学孤立。

我记得有一同事问我,“我观察到在班级里有很多学生,很文静,从来都不惹事,非常听话懂事,但就是成绩不好。这部分学生,也有好好写作业,上课也没有捣乱,但也没有好好听,作业总是按时交。但对的没几个,是从不惹事的同学,往往也会被当作差生看待,他们家长总说他们纳闷自己家孩子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考不好,我总觉得是这些学生他们根本没有努力。”

其实“用心”和“文静不惹事”根本不是一回事,老师从考试中是看得出来的,想要考第一名很难,但是努力了考倒数几名也不容易。因为试卷中部分题目能不能答对和聪明根本没有关系,是纯靠记忆的,如果这一部分题目她都基本上全部答错,那么他绝对没有努力。

我曾经叫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因为我看出来他在开小差。他就是宁愿在座位上面发呆,浪费时间,也不愿意认真听讲,我看见他们神游就叫他们回答问题,问他们我刚刚说了什么知识点,他连复述都做不到。所以努力了基本上最差的结果就是考个中等水平,不至于做一个差生。差生都是没有努力的,他只是性格比较文静罢了。

二、尊重他的选择,尽量鼓励他学习

如果以很公平的眼光去看待班级里的所有人,我们就会发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成绩好坏往往是一种结果。

对于这一部分孩子,尽量先和他沟通,告诉他学习对他的影响。实在不行和他的父母沟通,协助学生摆正学习心态。

但是初中生已经是大孩子了,有一定的是非观,如果他还是不学习的话,那么就“放任”了。

因为现在要求教师不可以“体罚”学生,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手心打红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也不会觉得这是“体罚”,但是现在这种“惩罚”也被视为了体罚,所以老师都不敢打手心了。

作为老师也真的很无奈,好好说他也不听,也不能小小的惩戒,除了放任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了。

三、平等地对待“差生”

差生不一定未来就比成绩好的学生混的差,她或许只是不喜欢学习,但是在未来会发现自己的爱好并努力钻研,从而拥有一技之长,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多,因为对待学习随意的态度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中,还会体现在方方面面。大部分学习差的孩子在做其他事情上也是随意散漫。拿运动员举例,运动员除了先天优势,如中国游泳一定要孙杨,初中时期就比同龄人高出很多,但是他能拿到他能拿到游泳冠军,更多的是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福泽。老师不能歧视差生,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宽容,尽量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努力的孩子可能偏科,也可能成绩不理想,即使努力了也成绩平平,但是绝对不会成为差生。文静不惹事只是代表学生的性格,不代表他努力了,而一个学生是否努力不是看他有没有坐在书桌上,家长对这种“假装努力”是很难分辨的,但是老师分得出来,因为试卷中有的题目是靠背诵,靠的是努力而不是聪明,这一部分题目都没有答对,怎么可能努力了呢?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努力了,其实只是懒惰久了,稍微努力一点点,就觉得自己在拼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