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才能成为不被定义的女性?

如题所述

在中国,千百年来,女性一直处在从属位置,仿佛这一生就是来为男性奉献的。无论是做妻子、母亲还是女儿。我们内心的纠结、痛苦往往被忽略,最后连自己都不记得关爱自己。

女性要如何做,才能走出种种束缚,活出自己呢?心理学博士马晓韵的新书《不被定义的女性》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被定义的女性》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诠释了集体潜意识对女性的影响,接着又从心理困惑、自我意识、爱与关系、工作和梦想以及身心疗愈五个纬度出发,陪伴我们破除那些不合理的规则和限制,以成为更有力量和勇气的自己。

传统社会规则的限制

性别“女”,是女性降临人世后的第一个磨难。是个女孩的你,于是被长辈定义成“柔弱”的载体,你不需要继承家族重任,不需要拼搏事业,只要做个乖乖女,学会做家务、稍微读点书嫁人就好。

长大后,如果你没有按照既定的脚本去执行,你会被唾弃。哪怕你读书很好,事业有成,只要没有在三十岁之前走入婚姻的殿堂,指指点点的目光和背后的议论,就会将你狠狠淹没。

因为社会已经给女性早早地划出条条框框,不允许你叛逆。自我和传统的对抗,很多女性难以走出勇敢的一步,被迫失语。

可悲的是,很多女性一生都活着别人注视的目光中,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

从没有看见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也不敢表达这种内心的渴望,所以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有毒的童话脚本

除了千百年来看得见的思想糟粕对女性的限制和苛责之外,还有一些软性的有毒脚本在侵蚀女性的大脑。比如童话。

从小,我们听着《灰姑娘》《美人鱼》和《小红帽》之类的故事长大,以为受苦受难的公主,不需要任何努力,只要逆来顺受,苦苦等待,骑着白马的王子就会从天而降来拯救自己,从此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但事实真的会如童话般美好吗?不!童话给了女孩幻想,让她们安于现状,放弃奋斗,把实现自我的理想全部寄托在男性身上。不知不觉中,变成附庸品。

现实生活中,公主嫁给王子也不一定幸福。度过了初期的甜蜜,在这段婚姻关系中缺乏话语权和安全感,两人之间只会越走越远。女性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苦苦的隐忍也不一定会换来男人的怜悯,被迫离开后,则会内心空虚丧失信心。

有毒的童话,传递出的价值观扭曲心智。

自我疗愈之路

女性这一生的艰难,需要被看见、被听见。所以,想要更好地自我疗愈,马晓韵建议你你可以这么做。

表达

表达分为语言和文字两种,勇敢地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对外,对父母重男轻女的不公、对社会偏见的不满,以及职场上的性别歧视等等,都需要我们大声地说出来、喊出来,不再沉默。对内,用文字抒写内心的抑郁、难受、欣喜和快乐,我们的任何一种情绪都值得尊重。

放松训练

马晓韵推荐了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心理呵护方式——放松训练。

选择一个安静无打扰的空间,找一个安静的垫子,坐在上面全身放松,然后开始腹式呼吸,每次十分钟左右。

在一呼一吸之间专注当下,仔细地体会身体的每一个地方。这个放松训练也被称为正念。

坚持正念练习,能够很好地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绘画、音乐、舞蹈也很解压。所有能够给你带来内心宁静的爱好,都可以。

寻求专业帮助

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我们带来精神支持,痛苦时寻找知心朋友聊聊天是我们通常的疗愈方式之一。

但如果这些还无法帮助你解除困扰,那么你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不是有“病”了才能去做,这种羞耻感是错误的认知。就当作一个心理上的小感冒就好。

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帮助你梳理内心的麻团,抽丝剥茧找到根源,给予你精神支持。但心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的,因为一切还需要你自己去面对。

身为女性,突破束缚、勇敢救赎,是我们的终生功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