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会变色的青蛙怎么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幼儿园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色的青蛙

  教师:屈老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青蛙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2.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青蛙为什么会变色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教学准备
  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青蛙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
  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师: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就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吗?
  生:变色龙。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动物也会变色吗?
  生:?
  师:青蛙
  (通过变色龙引出青蛙,出示变色青蛙的图片)
  (二)了解青蛙,研究青蛙为什么变色?
  师:你认识它吗?了解它哪些方面?
  生:让学生自己先介绍一下有关青蛙的知识。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青蛙是卵生的,卵孵化成蝌蚪,最后才变成青蛙。
  师:那么青蛙为什么会变色呢?
  生:保护自己
  师:青蛙与环境相适应,可以随环境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变色不仅为了保护自己,还可以通过变色来传递情感和信息,和同伴沟通。
  (三)举例: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是用保护色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生:变色龙
  师:可能大家平时不太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在生活中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老师已经收集到了一些资料。
  (图片)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蝗虫青蛙
  (三)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自然界中的动物,除了用今天我们提到的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外,还有一些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呢?请看在这片大森林里(课本中的情景图),藏着哪些动物?哪些是用保护色?哪些不是?它们又是用哪种有趣的方式保护自己?
  1.找动物
  2.谈感觉
  3.介绍警戒色和拟态。
  枯叶蝶的形态酷似一片树叶,杜鹃鸟的卵与别的小鸟卵相似,这些都属于拟态;而蛾类幼虫的体色鲜艳,非常醒目,可以对其他动物起到警戒作用,是警戒色。
  4.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这三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师:出示这两种保护方式的动物:
  警戒色的有: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毒箭蛙
  拟态的有: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四)游戏填表格:
  同学们知道的都很多,说得也很好!现在请同学上讲台上来进行填表格游戏。上台的同学将会盖个小小的印章,以示鼓励。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通过学习变色青蛙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游戏互动 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课堂。有变色龙导入变色青蛙,调动起对青蛙研究的兴趣,由变色青蛙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2.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了解其它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
  3.重探究过程,更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说起探究更多的人认为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
  5.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应该为他们喝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