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的观点,是怎么理解"责任"的?

如题所述

对佛教负责——弘扬佛法、续佛慧命。

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样:“佛教兴衰,四众有责。”身为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男众或女众,除了研究佛法,如法修持外,还要负起弘扬佛法,续佛慧命的职责。但弘扬佛法先决条件,必须理解佛法,正知正见。否则,既不了解佛法,又不肯亲近善知识,多闻佛法,仅凭个人世智辩聪,妄想揣测,曲解佛经,怀疑佛经,修改佛经……,甚至邪言邪语,实非弘扬佛法,而是破坏佛法;非续佛慧命,而是伤害佛教慧命。

佛教弟子,从闻思修。先多闻佛法,思惟理解佛法,进而修学佛法,然后将自己所理解所体验的佛法,为人解说,辗转弘传,使佛法慧命延年益寿,长住世间,利益众生。是以文殊师利菩萨,教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广闻佛法,以增胜解,以利修行。

四十卷《华严经》中,文殊菩萨告善财童子言:“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应当勤求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其过。”善财童子依教南行,经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供养侍奉,多闻佛法,亲受教益。最后,文殊菩萨教善财童子十法,则以法供养居首。

法供养,即是法布施,亦是弘扬佛法。可知行菩萨道,弘扬佛法,以多闻为先,以法供养为最,不求多闻而弘法,难免曲解佛经,自误误人。但求多闻,不肯弘法,则有失佛弟子职责。

常护持寺庙,乐意当义工;应以佛法救济人心,因为一个人向十个人弘传佛法,不仅十人获益,以十人若各传十人即成百人,以百人向横面是对当今社会、当今世界传播佛法,向后世是对无尽的未来社会传播佛法。只要是佛法所到之处,只要有佛法传流之时,你的功德就跟着传遍,跟着传流,那岂不是永恒而普遍的布施吗?

希望佛教同仁,亦以此共勉,为净化人心,安定社会的职责而努力。

对家人的责任----孝顺父母 不仅要照顾身体和心理,最值得赞叹的是孝顺父母的慧命。这是诸佛赞叹的大孝之行。

对亲人。朋友的责任----应该多多帮助。

对待子女的责任-----言传身教。努力把他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社会的责任-----尽自己的努力利益众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9
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僮使为下方,沙门为上方,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此法在世间,智者所选择,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
《长阿含经》卷十-《善生经》
以上讲的是对于家庭、社会的伦理责任。

出家菩萨若有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成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骄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不放逸法。
《优婆塞戒经》卷三《摄取品》
以上讲的是行为上的责任。
第2个回答  2008-11-18
从佛法的因果关系来分析就是对结果负责。
第3个回答  2008-11-19
就是你要做的义务。你应该做的事。如,孝敬父母,照顾子女,是你应尽的责任。从佛教讲,弘扬佛法,也是佛弟子应尽的责任。
第4个回答  2008-11-18
会有后果的。惟有舍弃一切,才能平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