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科举考试的有趣故事呢?

如题所述

先来追溯一下科举考试的历史,以便铺陈那些有趣的事儿,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从公元605年开始,到1905年结束,整整1300年。

公元605年,隋炀帝这个让人感到没干过啥好事儿的皇帝却开设了进士科,用分科取士的方式选取官员,科举由此产生,并从此解开中国历史上选用官吏的新篇章,影响中国一千多年。

按照历史进程唠点硬嗑吧,先看看唐朝。为什么不说隋朝,答案是隋朝在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后,没多久就让隋炀帝把朝代终结了,根本没给科举考试发生趣事留时间。接过接力棒的唐朝就不一样了。

在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很多科目,其中进士科很难考,因此,考上进士就成了很多唐代文人的梦想,就连唐宣宗李道龙也有这样的梦想,他对进士也很着迷,他不仅很看重进士出身的官员,还在皇宫的柱子上写下“乡贡进士李道龙”的字样。

上面这是说难的,可在同朝又出现了现在考生梦寐以求的开卷考试。唐代科举实行行卷制度,即在参加考试前把自己的诗文结集成册送人,以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好在考试的时候多一些中举的机会。

因为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不封卷,每个人都能看的考生的姓名。有人就因此占了便宜。有一个叫阎济美的考生,第一次参加科举没有中举,落选后,他很失落地给主考官写了一首诗。

后来,阎济美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巧的是,主考官还是上次那个官员。这一次,因为对阎济美有印象,而且成绩还不错,于是,阎济美就幸运地中举了,成了不封卷制度下的幸运者。

公元837年,一个叫李肱的考生由诗歌直接钦定为状元。李肱的应试诗歌《霓裳羽衣曲》被主考官认为是完美诗歌,他把这首诗拿给唐文宗看,唐文宗很高兴,当他知道李肱是皇室子弟时,更加高兴。看来,皇家子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救药。

于是,李肱成了状元。唐文宗要树李肱为榜样,让更多的皇家子弟跟他学,做一个对朝廷有用的人才。不过,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李肱不是皇室子弟,他能不能中状元?答案可能是未知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古代有很多科举考试的有趣故事,例如,一个叫包谊的人得罪了主考官,但最后却高中了;明朝浙江学政在路上听到考生交谈之后,出了关于100个人名的奇怪题目,导致所有人都有答上来。
第2个回答  2020-10-20
前清时,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却只有三人。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
第3个回答  2020-10-21
唐代举子得罪主考官,不料阴差阳错最后高中。王维出卖“美色”的“行卷”。下棋考生出言不逊得罪考官,考官现场“教做人”。
第4个回答  2020-10-28
清朝有位主考官眼力不是很好,有考生答卷“昧昧我思之”,看成了“妹妹我思之”,大笑着批阅“哥哥你错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