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费劲了心思孩子的成绩为何还是“一塌糊涂”?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据美国教育部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对1000所大学、2万名儿童,开展的一项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与父母的4大因素有关、4大因素无关,这个结果颠覆了人们的想象,让很多父母不敢相信。父母具有较高的学历,说明他们重视教育,智力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长大,学习成绩优秀也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家庭是否完整并不影响孩子的成绩。对于懂事的孩子来说,知道父母的担心和隐忍是为了自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不会因此分心或与父母“闹别扭”,自己更会在学习上努力,取得好的成绩让父母放心,也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所以,父母的离异或不和,并没有对孩子的成绩造成多大的影响。那些为了孩子的学业而选择忍耐或者假装恩爱,力图维护家庭的完整,看似是为了不影响孩子成长的想法,其实是父母过分的偏执。


有研究表明,女性在26—28岁正是生育的黄金年龄,这个时期生育的孩子智商更高更聪明。这个阶段生育的母亲往往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或者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对孩子智力的遗传和影响较大。选择不工作的妈妈,除了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生活外,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妈妈放弃了周末、节假日陪伴孩子,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外,还有很多的校外补习班。但是孩子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由于精神压力大,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也无帮助。所以,尽管妈妈付出和牺牲再多也没有作用。很多父母通过自身的拼搏,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懂得教育的重要意义,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让孩子接受优质的培养,从小就比同龄人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少走弯路,得到更多的收获。


但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会因为家庭居住在哪里就会有好的成绩。即使为了孩子搬入条件更好的小区或者是学区房,有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也不能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更不会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自然也得不到好的回报。

一般来说,家庭藏书多,说明父母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虽说可能不能每天坚持,但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会比照着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养成看书的爱好和兴趣,长大读书后也会有好的成绩。

如果玩手机、打游戏和打麻将是父母的爱好,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日常谈论的是牌局、游戏和电视剧。孩子被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所吸引,就算父母天天坚持给孩子读书,孩子也不会对读书产生深厚的兴趣。


在6-12岁左右这个阶段,正是孩子阅读能力养成的黄金时期,如果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成绩可能不会如愿以偿。

这四大有关和无关揭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事实,那就是父母自身是什么样的人与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对孩子的教育来说,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

因此,父母要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省,看自己是否具有影响孩子学习、进步的习惯和能力,不要再逼迫着孩子学习,甚至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虽然这个真相让人难以接受,但育儿先育己,父母所接受的教育、爱好、行为习惯,远比外部的条件对孩子更有影响。否则,在家庭教育中,绝大部分的付出都不能发挥作用。

第2个回答  2020-10-20
因为学习是要孩子自身有强烈的意愿才能学好,家长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坏境以及精神上的支柱,过分的操心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家长应该多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现在的孩子比较贪玩,而且每个孩子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孩子考试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平时让孩子把基本功扎牢,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能力,这样孩子成绩就会慢慢变好。
第4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孩子并没有接受到父母的教育,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才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