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三妻四妾,是哪三妻,哪四妾呢?

如题所述

提到古人的“三妻四妾”、“妻妾成群”男人们就容易激动,以为自己生不逢时,羡慕古人了。其实,你想多了,这些都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糟粕。

一、“三妻四妾”是封建帝王与统治者的专利

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皇后只有一个。

诸侯则是“一聘九女”:

《春秋公羊传》记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贰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女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

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妻时,女方要侄女和妹妹随嫁,同时还有同姓的两个诸侯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也必须带侄女和妹妹相随,这样一次嫁出去九个女儿。同姓诸侯国陪嫁的女儿,一个 是“左媵”,一个是“右媵”,这就是“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媵之”的媵制。《芈月传》里的芈月便是以芈姝妹妹的身份相随嫁给秦王的;三国时期孙权的母亲就是和她的妹妹一同嫁给了孙坚。

春秋诸侯可以一娶九女,其他人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汉代史学家蔡邕所著的《独断》称“卿大夫,一妻二妾”,除非有特殊贡献,才可以娶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

当然,很多富商名流还是很多妾室。

普通老百姓,即庶人,是一夫一妻。

二、妻妾成群是非多

实际上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严格说来,妻,只有一个,又叫正妻或发妻。其余都是妾。“三妻四妾”言其多,是虚指。硬要实指,即是“一正妻两侧妻四小妾”。举行拜堂成亲仪式的,只有正妻,正妻地位最高,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侧妻小妾,无论怎样受宠,不得登堂入室。我们称对方的母亲敬称“令堂”,正是含有此意。

正妻,是男方正式下聘迎娶,举行隆重仪式娶进门的。妻子出嫁时随嫁的亲姐妹或堂姐妹为侧室,地位高于其他妾室。带的贴身丫鬟及丈夫的丫头则为侍妾。偏房侍妾也有严格的等级。

正妻所生的孩子为嫡出,其余则为庶出,地位等级差别也很大。只有嫡出才有资格世袭爵位、继承遗产。《红楼梦》里,探春和弟弟贾环即为庶出,探春凭借自己的要强和能力争取他人的尊敬。

种种原因造成了妻妾之间、嫡庶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互相倾轧。实在不值得羡慕!

当然,这些烦恼只属于帝王及上流社会,老百姓只有一夫一妻,勤勤恳恳劳动,安安静静生活。

三、一夫一妻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远古时期,母系氏族时代,女人掌管部落事物。母系氏族婚姻基本特征为: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于实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

原始部落人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后期,由血缘群婚发展至族外群婚。

一个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集体互相通婚,而集团内部的男女则禁止婚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由血缘婚发展而来。一般实行于不同胞族、氏族之间。亚洲、欧洲、美洲在历史上都存在过这种婚姻形式。

到了元朝则明文规定,只能一夫一妻制,无嗣者才能律法备案纳妾。前提是四十岁后妻子依然无法带来子嗣,私自纳妾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在明清时代,普通人纳妾又受到了严格的要求。

明朝也遵循了一夫一妻制,只有经过皇帝允许的亲王才能娶九妾,郡王则限制三妾,普通百姓甚至没有纳妾的机会。所以影视都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并非有钱就可欺男霸女。

如今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同心协力,共同打造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不要再羡慕古代人的多情,珍惜眼前人才是最好的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所说的三妻,指的是嫡妻和偏妻,还有下妻。 第一个被男子娶进门的一般都是嫡妻 ,偏妻与下妻一般均为正妻的陪嫁丫环,等到小姐出嫁时,小丫环一般也会随着嫁了过去。如果男主人也喜欢的话,一般会被收为偏妻或者下妻。 四妾”分别指的是良妾、贵妾、贱妾、平妾。良妾就是百姓家不被卖掉的的女子;贵妾就是妻的随嫁丫鬟、姊妹等女人;贱妾则指的是青楼娼妓的女子;平妾就是普通的妾室。
第2个回答  2020-11-20
三妻指的是一个男人一般可以有一个结发之妻,即正妻;两个平妻,地位低于正妻;四个小妾,是服侍男人和三妻的,地位很低下。
第3个回答  2020-11-22
古人讲三妻四妾,其实根本没有三妻四妾,这种说法也只是表示古代男人可以有拥有多个女人,其实古代的男子拥有一个妻子,多个妾室。
第4个回答  2021-03-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