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成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读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有感5

现在,“安全感”算是一个热词了。但到底何谓“安全感”?相信很多人并不能准确说出它的概念和含义。

我查了半天,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中找到了他对安全感的定义:心理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也就是说安全感其实与恐惧和焦虑程度有关:安全感低的人,恐惧和焦虑更多;安全感高的人,恐惧和焦虑更少。

而且,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影响,每一个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物,都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方式来被解释。

所以这也就是李笑来在书中所说的,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容易被身边大量的事物、信息所干扰,没有办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思考之中。由于害怕错失信息,导致最终只能看到眼前出现的事情,然后就像“打地鼠”一样,只能不断去处理和解决当下的问题。

人为什么害怕做选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的后果是未来才会呈现的。对于“未来”,大多数人都是心怀恐惧的。虽然现在从集体无意识的群体认知来看,大家都认为未来会越来越好,但是只要将这个“未来”放到具体某个人身上,特别是自己、孩子、亲友身上,那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会是“越稳定越好”。

“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安全感”的代名词。可以说,大多数人追求“安全感”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宁可一辈子无所作为,也不能牺牲“稳定”的工作。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关键是这种价值观还是“代代相传”的。哪怕一个人在体制内平庸的混了一生,也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出去闯闯”,恨不得用绳子将孩子捆在身边,也要逼迫他留在“体制内”工作。

以前听过一个很极端的故事,有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工,已经在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做到店长的位置,而且做的很快乐,对自己的未来很有期颐。但父母始终反对,双方就这样僵持着。有一天,父母在他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找了一个面包车和几个亲戚,开车到他的店门口,在他出来的一瞬间将他五花大绑塞进车里押回了家。更过分的是,为了防止他再次“出逃”,父母强行没收了他的手机,并把他锁在一个空房间里好几周,直到他同意到父母所在单位上班才放他出来。

我见到这个年轻人是两年后,那时的他已经成了一个愤世嫉俗却没有理想的“体制内”职员,但当他说起自己这段经历时,还是哭的一塌糊涂。我问他现在的感受,他黯然地说:“父母也是为我好,现在毕竟生活很安逸,不用像之前压力那么大。”

这是个让人心痛的故事,“稳定至上”就这样将一个原本可能有点作为的青年扼杀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一面享受着体制内的好处,一面却还愤世嫉俗?其实就是过度追求安全感导致自己失去了经营更有深度、更有长期价值的人生机遇,于是变得暗黑、变得不忿、变得庸俗。

曾经听过一句话,深以为然:在当今国家的经济环境下,还不具备把有行动能力的人饿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现在的社会虽然不是遍地黄金,但只要肯付出、肯努力,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如果再能够具备一定的长期、深入思考的能力,成功也并非镜花水月。

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先放弃一定的安全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