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河阳王宣微是不是写阜阳的古诗?

如题所述

这首诗不是写安徽阜阳。而是在描写河阳(今河南省洛阳附近的河阳三城:孟县、孟津、河阳)附近的风貌。

《寄河阳王宣微》是北宋著名文豪 欧阳修的作品,原文如下:

谁谓萧条颍水边,

能令嘉客少留连。

肥鱼美酒偏宜老,

明月清风不用钱。

况值湖园方首夏,

正当樱笋似三川。

自知不及南都会,

勉强犹须托短篇。

这首作品,是欧阳修写给好友、当时著名才子、宋仁宗天圣八年的状元、王拱辰。

而所谓【河阳王宣微】,是王拱辰在宋神宗即位后反对王安石变法,到了宋哲宗时期,被排挤离开汴京城,出知应天府,判河阳,迁中太一宫使、宣徽南院使

欧阳修是用王当时担任的官位和官职来尊称他,所以才尊称王拱辰为【河阳王宣微】。

备注:宋代官职官制十分复杂,每个人名下都是一大套头衔,很容易让人晕头转向;以王拱辰这一堆头衔举例: 

【知应天府】---- 就是担任应天府的府尹。应天府别名“河南郡”,为宋朝四个京城之一的南京,治所在宋城县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商丘古城)。

【判河阳】----就是担任河阳(今河南省洛阳附近的河阳三城:孟县、孟津、河阳)节度判官。宋代于各州、府,选派京官充任节度判官,全名是“签书判官厅公事“ 简称“签判”;其职位略低于节度副使。执掌官方文书公事。。

以上这两个官职是王拱辰的派遣职务,而【判河阳】才是王身上的实际工作内容。需要注意,派遣职务不涉及官员的俸禄和官位,王拱辰享受的俸禄和官位要看他后面那两个虚衔:

【中太一宫使】---- 这是一种“祠禄官”的名称。宋代在京师及各地修建大量宫殿、道观等举行正式祭祀的场所,而这些场所的名义上的管理者,一般用年老或退休或离职的宰相、执政、翰林学士、或曾经的重臣来挂名兼职。让这些人多挂一个头衔,就可以多享受一份工资俸禄。这种就是【祠禄官】。王拱辰出京之后,也挂着这么一个祠禄官头衔。

【宣徽南院使】唐代宣徽使权利很大,主要掌管包括内廷技术人员在内的整个内廷宦官系统人员的花名册,管理各种祭祀、朝会、宴会典礼的供应与服务,管理地方进贡和外邦朝贡的礼品。除了这三种职能之外,宣徽使还负责传达皇帝的诏命旨意。主要由宦官担任。但是到了宋代,宣徽使已经由盛到衰,演变成了一个“寄禄官”,文武大臣都可以挂职,没有了任何实权。就是让你享受一个俸禄(和荣誉),仅此而已。不过,虽然没有了实权,宋代宣徽使的地位却仍然很高,其地位一般仅次于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王拱辰因为曾经在宋神宗手下,做到过从二品的【太子少保】这样的高位,所以当他离开京都到地方任职,也就能挂一个【宣徽南院使】这样的一个高级别“寄禄官”。

所以欧阳修要尊称王拱辰为【河阳王宣微】,其中【河阳】是因为王实际担任的工作【判河阳】,【宣徽】是因为王身上最高的荣誉级别就是【宣徽南院使】这个“寄禄官”。

回到此诗的内容,是欧阳修在夸赞王拱辰将要去任职的那个地方【河阳】,描述当地美好的环境、风景、鱼水土产、湖园、樱笋等等。希望劝慰王拱辰,虽然离开朝堂,但是能够去到那么一个美好的地方做官,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29
不是 河阳在河南孟州 后面你说的阜阳是在安徽 不是同一个地方
而寄河阳王宣微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描述了他离开河阳(今河南孟州)后对河阳王宣微的思念之情。该诗中提到了“层城”,即指河阳城的城楼,而“千里”则表达了刘禹锡离开河阳后与王宣微相隔之遥远。该诗中还描写了河阳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色,表达了刘禹锡对河阳的怀念之情。
第2个回答  2023-08-30
寄河阳王宣徽是写阜阳的古诗。
《寄河阳王宣徽》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颍水河畔的夜色,用设问的方式写出王宣徽在颍水河畔的留下的思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