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习俗

如题所述

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每逢元宵佳节或庆典活动,民间都会通过舞狮来增添喜庆气氛。舞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节庆场合,舞狮表演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狮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从古至今,舞狮一直是深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春节期间,广州的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观戏、打牌、逛街、旅游、拜年、互赠红包,当然还有舞狮。舞狮无疑是广州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广州的醒狮活动起源于明朝末年,起初是为了展示武术馆的尚武精神。到了清朝中叶,这一活动已经广泛流传于两广地区,并传播至南洋、北美以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广州三元里、泮塘的醒狮最具特色。在节日期间,醒狮队伍游行庆祝丰收,也互相鼓舞。如果家门不幸遭遇邪运,人们会请来醒狮,认为这样可以“驱邪避凶、光耀门庭、带来好运”。现在,广州各镇、各大企业以及许多村庄和街区都有自己的醒狮队伍。广州最出名的醒狮队伍当属广州工人醒狮队。
醒狮分为“北狮”和“南狮”,两者风格迥异。“北狮”注重形态,而广州民间的“南狮”更注重神韵,讲究桥马,擅长以抽象的方式传达意境。“南狮”的造型和套路多样,包括熟睡、出洞、起势、过三山、上楼台、发狮威等,每一个动作都栩栩如生。南狮的舞法强调意境,有迎宾舞、跳龙门、叠彩、采青等多种形式。南狮的动作不离碎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以及内外转身摆脚等。其中,“采青”是醒狮表演的高潮部分。人们将象征健康长寿的“青叶彩礼”(通常是一棵连根的生菜,菜中扎有一封红包)高挂或放置在盘子中,“狮子”按照套路进行探青、惊青、食青、吐青的表演。“采青”有地青、高青之分,形式多样,包括水青、桥青、蟹青、阵门青、七星伴月、九指连环等。“采青”时,根据彩礼的高度,少则二三人“叠罗汉”般肩膀相接,多则数十人肩托圆盘至五六重,摘取彩礼。舞狮者必须一次性顺利地采到“青”,并将“青”吃下后再吐出抛给主人,主人接到“青”后,意味着接到了福气,会感到无比高兴。
广州醒狮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初年,广东出现了一头肉翅虎,它的翅膀像蝙蝠,会飞扑食人心怀恶意的人。它的皮可以驱邪避害。广东人相信,任何能保护家园和平安的东西都是吉祥物,因此,人们在节日中模仿这种怪兽的形象舞动,以此警告四方生灵,不要给民众带来灾难。后来人们研究发现,这头被称为肉翅虎的怪兽,其实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因为狮子的鬣毛过肩,且毛色与身体颜色相同,奔跑时鬣毛扬起如同蝙蝠的翅膀。
现在广州的醒狮,头上通常有角,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名为“狮子”,实则看起来既不像狮子,也不像犀牛,不像麒麟,也不像虎豹的“四不像”。这个“四不像”还有一个传说。在明朝初年,佛山出现了一头独角怪兽,它危害百姓,让人们不得安宁。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头竹编纸糊的独角狮子来吓跑怪兽,并通过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的方式将其驱逐。从此,独角狮子就成了驱邪消灾的吉祥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