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题所述

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介绍如下:

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早期的数据处理都是通过手工进行的,因为当时的计算机主要是用于科学计算。

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

数据量较少:数据和程序一一对应,数据面向应用独立性很差。因为应用程序所处理的数据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程序之间会有大量的重复数据。

数据不保存:因为该阶段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计算,一般不需要长期保存。计算出结果就行了。

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程序员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并且要在程序中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

2、文件系统阶段

主要是大容量的磁盘等辅助存储设备的出现,使得专门管理辅助设备上的数据的文件系统应运而生,它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针对文件系统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数据组织成为一个文件,应用存储通过文件系统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存取和加工。

数据可以长期保留:程序可以按照文件名访问和读取数据,不必关系数据的物理位置。

数据不属于某个特定应用:应用程序和数据直接不再是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重复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无法共享同一数据文件。

文件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索引文件、链接文件、Hash文件等。文件之间没有联系相互独立、数据间的联系要通过程序去构造。

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数据孤立。

3、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组成的系统,它实现了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它与文件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的充分共享、交叉访问、与应用程序的高度独立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