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 中的 乡愁 赏析

急!!!!!!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叶落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诗经》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古典诗词资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诗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的维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极有意味。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
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话:思蜀而不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7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叶落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诗经》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古典诗词资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诗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的维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极有意味。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
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话:思蜀而不乐。
回答者: ava1989 - 助理 三级 11-26 16:53
、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叶落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诗经》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古典诗词资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诗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的维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极有意味。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
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话:思蜀而不乐。
第2个回答  2008-11-30
——繁星(1)
作者·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小弟弟呵!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黑暗
怎样幽深的描画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镜子
对面照着
反面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十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他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十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甸着同一的归宿
十三
一角的城墙
蔚蓝的天
极目的苍茫无际——
即此便是天上一人间
十四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十五
小孩子!
你可以进我的园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
刺伤了你的手
十六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亿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十七
我的朋友!
为什么说我"默默"呢
世间原有些作为
超乎语言文字以外
十八
文学家呵!
着意的撒下你的种子去
随时随地要发现你的果实
十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二十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的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
二十一
窗外的琴弦拨动了
我的心呵!
怎只深深的绕在余音里
是无限的树声
是无限的月明
二十二
生离——
是朦胧的月日
死别——
是憔悴的落花
二十三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二十四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了自己
二十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二十六
高峻的山巅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二十七
诗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
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二十八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
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二十九
我的朋友
对不住你
我所能付与的慰安
只是严冷的微笑
三十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缈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三十一
家是最不情的——
人们的泪珠
便是他的收成
三十二
玫瑰花的刺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
三十三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三十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
三十五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三十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繁星(2)
作者·冰心

三十七
艺术家呵!
体和世人
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
三十八
井栏上
听潺潺山下的河流——
料峭的天风
吹着头发
天边——地上
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
是星儿
还是灯儿
三十九
梦初醒处
山下几叠的云衾里
瞥见了光明的她
朝阳呵!
临别的你
已是堪怜
怎似如今重见!
四十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阿!
四十—
夜已深了
我的心门要开着——
一个浮踪的旅客
思想的神
在不意中要临到了
四十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十三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四十四
自然呵!
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
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错解了你么
四十五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四十六
做饭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罢!
反复的调儿
弹再一阕罢!
等候着
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要到门前了
四十七
儿时的朋友
海波呵
山影呵
灿烂的晚霞呵
悲壮的喇叭呵
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
四十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四十九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五十
不恒的情绪
要迎接他么
他能涌出意外的思潮
要创造神奇的文字
五十—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
好像一群瞎子
在云外推测着月明
五十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五十三
我的心呵!
警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旋涡里!
五十四
我的朋友!
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
五十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五十六
夜中的雨
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五十七
冷静的心
在任何环境里
都能建立了更深徽的世界
五十八
不要羡慕小孩子
他们的知识都在后头呢
烦闷也已经隐隐的来了
五十九
谁信一个小"心"的呜咽
颤动了世界
然而他是灵魂海中的一滴
六十
轻云淡月的影里
风吹树梢——
你要在那时创造你的人格
六十一
风呵!
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
我的家远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
六二
最沉默的一刹那顷
是提笔之后
下笔之前
六三
指点我罢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六四
聪明人!
要提防的是
忧郁时的文字
愉快时的言语
六五
造物者呵!
谁能追综你的笔意呢
百千万幅图画
每晚窗外的落日
六六
深林里的黄昏
是第一次么
又好似是几时经历过
六七
渔娃!
可知道人羡慕你
终身的生涯
是在万顷柔波之上
六八
诗人呵!
缄默罢
写不出来的
是绝对的美
六九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洽的风
强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七十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七二
西山呵!
别了!
我不忍离开你
但我苦亿我的母亲
七三
无聊的文字
抛在炉里
也化作无聊的火光
七四
婴几
是伟大的诗人
在不完全的言语中
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七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
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七六
月明之夜的梦呵!
远呢
近呢
但我们只这般不言语
听——听
这微击心弦的声!
眼前光雾万重
柔波如醉呵!
沉——沉
七七
小盘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
七八
真正的同情
在忧愁的时候
不在快乐的期间
七九
早晨的波浪
已经过去了
晚来的潮水
又是一般的声音
八十
母亲呵!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八一
深夜!
请你容疲乏的我
放下笔来
和你有少时寂静的接触
八二
这问题很难回答呵
我的朋友!
什么可以点缀了你的生活
八三
小弟弟!
你恼我么
灯影下
我只管以无稽的故事
来骗取你
绯红的笑颊
凝注的双眸
八四
寂寞呵!
多少心灵的舟
在你软光中浮泛
八五
父亲呵!
我愿意我的心
像你的佩刀
这般的寒生秋水!
八六
月儿越近
影儿越浓
生命也是这般的真实么
八七
初识的海中
神秘的礁石上
处处闪烁着怀疑的灯光呢
感谢你指示我
生命的舟难行的路!
八八
冠冕
是暂时的光辉
是永久的束缚
八九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九十
坐久了
推窗看海罢!
将无边感慨
都付与天际微波
九一
命运!
难道聪明也抵抗不了你
生——死
都挟带着你的权威
九二
朝露还串珠般呢!
去也——
风冷衣单
何曾人到烦乱的心
朦胧里数着晓星
怪驴儿太慢
山道太长——
梦儿欺枉了我
母亲何曾病了
归来也——
辔儿缓了
阳光正好
野花如笑
看朦陇晓色
隐着山门
九三
我的心呵!
是你驱使我呢
还是我驱使你
九四
我知道了
时间呵!
你正一分一分的
消磨我青年的光阴!
九五
人从枝上折下花儿来
供在瓶里——
到结果的时候
却对着空枝叹息
九六
影儿落在水里
句儿落在心里
都一般无痕迹
九七
是真的么
人的心只是一个琴匣
不住的唱着反复的音调!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九九
我们是生在海舟上的婴儿
不知道
先从何处来
要向何处去
一00
夜半——
宇宙的睡梦正浓呢!
独醒的我
可是梦中的人物
一0一
弟弟呵!
似乎我不应勉强着憨嬉的你
来平分我孤寂的时间
一0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一0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一0四
窗外人说桂花开了
总引起清绝的回忆
一年一度
中秋节的前三日
一0五
灯呵!
感谢你忽然灭了
在不思索的挥写里
替我匀出了思索的时间
一0六
老年人对小孩子说
"流泪罢
叹息罢
世界多么无味呵!"
小孩子笑着说
"饶恕我
先生!
我不会设想我所未经过的事"
小孩子对老年人说
"笑罢
跳罢
世界多么有趣呵!"
老年人叹着说
"原谅我
孩子!
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
一0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一0八
心是冷的
泪是热的
心——凝固了世界
泪——温柔了世界
一0九
漫天的思想
收合了来罢!
你的中心点
你的结晶
要作我的南针
一一0
青年人呵!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
就知道你的烦闷
是温柔的
一一一
太单调了么
琴儿
我原谅你!
你的弦
本弹不出笛几的声音
一一二
古人呵!
你已经欺哄了我
不要引导我再欺哄后人
一一三
父亲呵!
我怎样的爱你
也怎样爱你的海
一一四
"家'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一一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一一五
笔在手里
句在心里
只是百无安顿处——
远远地却引起钟声!
一一六
海波不住的问着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
然而他这沉默
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
一一七
小茅棚
菊花的顶子——
在那里
要感出宇宙的独立!
一一八
故乡!
何堪遥望
何时归去呢
白发的祖父
不在我们的园里了!
一一九
谢谢你
我的琴儿!
月明人静中
为我颂赞了自然
一二0
母亲呵!
这零碎的篇儿
你能看一看么
这些字
在没有我以前
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一二一
露珠
宁可在深夜中
和寒花作伴——
却不容那灿烂的朝阳
给她丝毫暖意
一二二
我的朋友!
真理是什么
感谢你指示我
然而我的问题
不容人来解答
一二三
天上的玫瑰
红到梦魂里
天上的松枝
青到梦魂里
天上的文字
却写不到梦魂里
一二四
"缺憾呵!
"完全"需要你
在无数的你中
衬托出他来
一二五
蜜蜂
是能溶化的作家
从百花里吸出不同的香计来
酿成他独创的甜蜜
一二六
荡漾的是小舟么
青翠的是岛山么
蔚蓝的是大海么
我的朋友!
重来的我
何忍怀疑你
只因我屡次受了梦儿的欺枉
一二七
流星
飞走天空
可能有一秒时的凝望
然而这一瞥的光明
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
一二八
澎湃的海涛
沉黑的山影——
夜已深了
不出去罢
看呵!
一星灯火里
军人的父亲
独立在旗台上
一二九
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
这技上繁花
又归何处
只惹得人心生烦厌
一三0
希望那无希望的事实
解答那难解答的问题
便是青年的自杀!
一三一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一三二
我的心呵!
你昨天告诉我
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
又是什么
教我如何相信你!
一三三
我的朋友!
未免太忧愁了么
"死"的泉水
是笔尖下最后的一滴
一三四
怎能忘却
夏之夜
明月下
幽栏独倚
勒红的莲花
深绿的荷盖
缟白的衣裳!
一三五
我的朋友!
你曾登过高山么
你曾临过大海么
在那里
是否只有寂寥
只有"自然"无语
你的心中
是欢愉还是凄楚
一三六
风雨后——
花儿的芬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一三七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一三八
夏之夜
凉风起了!
襟上兰花气息
绕到梦魂深处
一三九
虽然为着影儿相印
我的朋友!
你宁可对模糊的镜子
不要照澄澈的深潭
她是属于自然的!
一四0
小小的命运
每日的转移青年
命运是觉得有趣了
然而青年多么可怜刚
一四一
思想
只容心中游漾
刚拿起笔来
神趣便飞去了
一四二
一夜——
听窗外风声
可知道寄身山巅
烛影摇摇
影儿怎的这般清冷
似这般山河如墨
只是无眠——
一四三
心潮向后涌着
时间向前走着
青年的烦闷
便在这交流的旋涡里
一四四
塔边
花底
微风吹着发儿
是冷也何曾冷!
这古院——
这黄昏——
这丝丝诗意——
绕住了斜阳和我
一四五
心弦呵!
弹起来罢——
让记亿的女神
和着你调儿跳舞
一四六
文字
开了矫情的水闸
听同情的泉水
深深地交流
一四七
将来
明媚的湖光里
可有个矗立的碑
怎敢这般沉默着——想
一四八
只这一枝笔儿
拿得起
放得下
是无限的自然!
一四九
无月的中秋夜
是怎样的耐人寻味呢!
隔着层云
隐着清光
一五0
独坐——
山下泾云起了
更隔院断续的清磬
这样黄昏
这般微雨
只做就些儿调怅
一五一
智慧的女儿!
向前迎住罢
"烦闷'来了
要败坏你永久的工程
一五二
我的朋友!
不要任凭文字困苦你
文字是人做的
人不是文字做的
一五三
是怜爱
是温柔
是忧愁——
这仰天的慈像
融化了我陈结的心泉
一五四
总怕听天外的翅声——
小小的鸟呵!
羽翼长成
你要飞向何处
一五五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
浓的洒不如淡的茶
一五六
清晓的江头
白雾
是江南天气
雨儿来了——
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
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
这是我父母之乡!
一五七
因着世人的临照
只可以拂拭镜上的尘埃
却不能增加月儿的光亮
一五八
我的朋友!
雪花飞了
我要写你心里的诗
一五九
毋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一六0
聪明人!
文字是空洞的
言语是虚伪的
你要引导你的朋友
只在你
自然流露的行为上!
一六一
大海的水
是不能温热的
孤傲的心
是不能软化的
一六二
青松技
红灯彩
和那柔曼的歌声——
感谢你付与我
寂静里的光明
一六三
片片的云影
也似零碎的思想么
然而难将记忆的本儿
将他写起
一六四
我的朋友!
别了
我把最后一页
留与你们!
春 水
自 序
"母亲呵!
这零碎的篇儿
你能看一看么
这些字
在没有我以前
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录繁星一二
第3个回答  2008-11-26
、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叶落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诗经》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古典诗词资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诗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的维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极有意味。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
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话:思蜀而不乐。
第4个回答  2008-12-10
繁星春水全文——繁星(1)

作者·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小弟第呵!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黑暗
怎样幽深的描画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镜子
对面照着
反面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谈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一一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他
微笑之后
言语之前
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一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甸着同一的归宿
一三
一角的城墙
蔚蓝的天
极目的苍茫无际——
即此便是天上一人间
一四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一五
小孩子!
你可以进我的园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
刺伤了你的手
一六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亿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一七
我的朋友!
为什么说我"默默"呢
世间原有些作为
超乎语言文字以外
一八
文学家呵!
着意的撒下你的种子去
随时随地要发现你的果实
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二十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的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
二一
窗外的琴弦拨动了
我的心呵!
怎只深深的绕在余音里
是无限的树声
是无限的月明
二二
生离——
是朦胧的月日
死别——
是憔悴的落花
二三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二四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了自己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二六
高峻的山巅
深阔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热烈的泪
可怜微小的人呵!
二七
诗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
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二八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
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二九
我的朋友
对不住你
我所能付与的慰安
只是严冷的微笑
三十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缈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三一
家是最不情的——
人们的泪珠
便是他的收成
三二
玫瑰花的剌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
三三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三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
三五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繁星(2)

作者·冰心

三七
艺术家呵!
体和世人
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
三八
井栏上
听潺潺山下的河流——
料峭的天风
吹着头发
天边——地上
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
是星儿
还是灯儿
三九
梦初醒处
山下几叠的云衾里
瞥见了光明的她
朝阳呵!
临别的你
已是堪怜
怎似如今重见!
四十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阿!
四—
夜已深了
我的心门要开着——
一个浮踪的旅客
思想的神
在不意中要临到了
四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三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四四
自然呵!
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
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错解了你么
四五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四六
做饭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罢!
反复的调儿
弹再一阕罢!
等候着
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要到门前了
四七
儿时的朋友
海波呵
山影呵
灿烂的晚霞呵
悲壮的喇叭呵
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
四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四九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五十
不恒的情绪
要迎接他么
他能涌出意外的思潮
要创造神奇的文字
五—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
好像一群瞎子
在云外推测着月明
五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五三
我的心呵!
警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旋涡里!
五四
我的朋友!
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
五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五六
夜中的雨
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五七
冷静的心
在任何环境里
都能建立了更深徽的世界
五八
不要羡慕小孩子
他们的知识都在后头呢
烦闷也已经隐隐的来了
五九
谁信一个小"心"的呜咽
颤动了世界
然而他是灵魂海中的一滴
六十
轻云淡月的影里
风吹树梢——
你要在那时创造你的人格
六一
风呵!
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
我的家远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
六二
最沉默的一刹那顷
是提笔之后
下笔之前
六三
指点我罢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六四
聪明人!
要提防的是
忧郁时的文字
愉快时的言语
六五
造物者呵!
谁能追综你的笔意呢
百千万幅图画
每晚窗外的落日
六六
深林里的黄昏
是第一次么
又好似是几时经历过
六七
渔娃!
可知道人羡慕你
终身的生涯
是在万顷柔波之上
六八
诗人呵!
缄默罢
写不出来的
是绝对的美
六九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洽的风
强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七十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七二
西山呵!
别了!
我不忍离开你
但我苦亿我的母亲
七三
无聊的文字
抛在炉里
也化作无聊的火光
七四
婴几
是伟大的诗人
在不完全的言语中
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七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
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七六
月明之夜的梦呵!
远呢
近呢
但我们只这般不言语
听——听
这微击心弦的声!
眼前光雾万重
柔波如醉呵!
沉——沉
七七
小盘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
七八
真正的同情
在忧愁的时候
不在快乐的期间
七九
早晨的波浪
已经过去了
晚来的潮水
又是一般的声音
八十
母亲呵!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八一
深夜!
请你容疲乏的我
放下笔来
和你有少时寂静的接触
八二
这问题很难回答呵
我的朋友!
什么可以点缀了你的生活
八三
小弟弟!
你恼我么
灯影下
我只管以无稽的故事
来骗取你
绯红的笑颊
凝注的双眸

八四
寂寞呵!
多少心灵的舟
在你软光中浮泛
八五
父亲呵!
我愿意我的心
像你的佩刀
这般的寒生秋水!
八六
月儿越近
影儿越浓
生命也是这般的真实么
八七
初识的海中
神秘的礁石上
处处闪烁着怀疑的灯光呢
感谢你指示我
生命的舟难行的路!
八八
冠冕
是暂时的光辉
是永久的束缚
八九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九十
坐久了
推窗看海罢!
将无边感慨
都付与天际微波
九一
命运!
难道聪明也抵抗不了你
生——死
都挟带着你的权威
九二
朝露还串珠般呢!
去也——
风冷衣单
何曾人到烦乱的心
朦胧里数着晓星
怪驴儿太慢
山道太长——
梦儿欺枉了我
母亲何曾病了
归来也——
辔儿缓了
阳光正好
野花如笑
看朦陇晓色
隐着山门
九三
我的心呵!
是你驱使我呢
还是我驱使你
九四
我知道了
时间呵!
你正一分一分的
消磨我青年的光阴!
九五
人从枝上折下花儿来
供在瓶里——
到结果的时候
却对着空枝叹息
九六
影儿落在水里
句儿落在心里
都一般无痕迹
九七
是真的么
人的心只是一个琴匣
不住的唱着反复的音调!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九九
我们是生在海舟上的婴儿
不知道
先从何处来
要向何处去
一00
夜半——
宇宙的睡梦正浓呢!
独醒的我
可是梦中的人物
一0一
弟弟呵!
似乎我不应勉强着憨嬉的你
来平分我孤寂的时间
一0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一0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一0四
窗外人说桂花开了
总引起清绝的回忆
一年一度
中秋节的前三日
一0五
灯呵!
感谢你忽然灭了
在不思索的挥写里
替我匀出了思索的时间
一0六
老年人对小孩子说
"流泪罢
叹息罢
世界多么无味呵!"
小孩子笑着说
"饶恕我
先生!
我不会设想我所未经过的事"
小孩子对老年人说
"笑罢
跳罢
世界多么有趣呵!"
老年人叹着说
"原谅我
孩子!
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
一0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一0八
心是冷的
泪是热的
心——凝固了世界
泪——温柔了世界
一0九
漫天的思想
收合了来罢!
你的中心点
你的结晶
要作我的南针
一一0
青年人呵!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
就知道你的烦闷
是温柔的
一一一
太单调了么
琴儿
我原谅你!
你的弦
本弹不出笛几的声音
一一二
古人呵!
你已经欺哄了我
不要引导我再欺哄后人
一一三
父亲呵!
我怎样的爱你
也怎样爱你的海
一一四
"家'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一一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一一五
笔在手里
句在心里
只是百无安顿处——
远远地却引起钟声!
一一六
海波不住的问着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
然而他这沉默
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
一一七
小茅棚
菊花的顶子——
在那里
要感出宇宙的独立!
一一八
故乡!
何堪遥望
何时归去呢
白发的祖父
不在我们的园里了!
一一九
谢谢你
我的琴儿!
月明人静中
为我颂赞了自然
一二0
母亲呵!
这零碎的篇儿
你能看一看么
这些字
在没有我以前
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一二一
露珠
宁可在深夜中
和寒花作伴——
却不容那灿烂的朝阳
给她丝毫暖意
一二二
我的朋友!
真理是什么
感谢你指示我
然而我的问题
不容人来解答
一二三
天上的玫瑰
红到梦魂里
天上的松枝
青到梦魂里
天上的文字
却写不到梦魂里
一二四
"缺憾呵!
"完全"需要你
在无数的你中
衬托出他来
一二五
蜜蜂
是能溶化的作家
从百花里吸出不同的香计来
酿成他独创的甜蜜

一二六
荡漾的是小舟么
青翠的是岛山么
蔚蓝的是大海么
我的朋友!
重来的我
何忍怀疑你
只因我屡次受了梦儿的欺枉
一二七
流星
飞走天空
可能有一秒时的凝望
然而这一瞥的光明
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
一二八
澎湃的海涛
沉黑的山影——
夜已深了
不出去罢
看呵!
一星灯火里
军人的父亲
独立在旗台上
一二九
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
这技上繁花
又归何处
只惹得人心生烦厌
一三0
希望那无希望的事实
解答那难解答的问题
便是青年的自杀!
一三一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一三二
我的心呵!
你昨天告诉我
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
又是什么
教我如何相信你!
一三三
我的朋友!
未免太忧愁了么
"死"的泉水
是笔尖下最后的一滴
一三四
怎能忘却
夏之夜
明月下
幽栏独倚
勒红的莲花
深绿的荷盖
缟白的衣裳!
一三五
我的朋友!
你曾登过高山么
你曾临过大海么
在那里
是否只有寂寥
只有"自然"无语
你的心中
是欢愉还是凄楚
一三六
风雨后——
花儿的芬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一三七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一三八
夏之夜
凉风起了!
襟上兰花气息
绕到梦魂深处
一三九
虽然为着影儿相印
我的朋友!
你宁可对模糊的镜子
不要照澄澈的深潭
她是属于自然的!
一四0
小小的命运
每日的转移青年
命运是觉得有趣了
然而青年多么可怜刚
一四一
思想
只容心中游漾
刚拿起笔来
神趣便飞去了
一四二
一夜——
听窗外风声
可知道寄身山巅
烛影摇摇
影儿怎的这般清冷
似这般山河如墨
只是无眠——
一四三
心潮向后涌着
时间向前走着
青年的烦闷
便在这交流的旋涡里
一四四
塔边
花底
微风吹着发儿
是冷也何曾冷!
这古院——
这黄昏——
这丝丝诗意——
绕住了斜阳和我
一四五
心弦呵!
弹起来罢——
让记亿的女神
和着你调儿跳舞
一四六
文字
开了矫情的水闸
听同情的泉水
深深地交流
一四七
将来
明媚的湖光里
可有个矗立的碑
怎敢这般沉默着——想
一四八
只这一枝笔儿
拿得起
放得下
是无限的自然!
一四九
无月的中秋夜
是怎样的耐人寻味呢!
隔着层云
隐着清光
一五0
独坐——
山下泾云起了
更隔院断续的清磬
这样黄昏
这般微雨
只做就些儿调怅
一五一
智慧的女儿!
向前迎住罢
"烦闷'来了
要败坏你永久的工程
一五二
我的朋友!
不要任凭文字困苦你
文字是人做的
人不是文字做的
一五三
是怜爱
是温柔
是忧愁——
这仰天的慈像
融化了我陈结的心泉
一五四
总怕听天外的翅声——
小小的鸟呵!
羽翼长成
你要飞向何处
一五五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
浓的洒不如淡的茶
一五六
清晓的江头
白雾
是江南天气
雨儿来了——
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
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
这是我父母之乡!
一五七
因着世人的临照
只可以拂拭镜上的尘埃
却不能增加月儿的光亮
一五八
我的朋友!
雪花飞了
我要写你心里的诗
一五九
毋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一六0
聪明人!
文字是空洞的
言语是虚伪的
你要引导你的朋友
只在你
自然流露的行为上!
一六一
大海的水
是不能温热的
孤傲的心
是不能软化的
一六二
青松技
红灯彩
和那柔曼的歌声——
感谢你付与我
寂静里的光明
一六三
片片的云影
也似零碎的思想么
然而难将记忆的本儿
将他写起
一六四
我的朋友!
别了
我把最后一页
留与你们!
春 水
自 序
"母亲呵!
这零碎的篇儿
你能看一看么
这些宇
在没有我以前
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录繁星一二
冰心十一二一九二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