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资料

急需啊急需!十万火速!!!!!!!!!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地震烈度达到11度。

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有69,227人遇难,374,644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据卫生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22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544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已出院93,518人,仍有352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153人,共救治伤病员4,273,551人次。

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486,407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0
而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7.8级地震。

原因1
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原因2
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原因3
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