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冠军的背后故事

要是中国的人,知道吗?!!!!!!

《一》,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在女子气手枪决赛中发挥出色,逆转俄罗斯队的帕杰琳娜,以492.3环破会纪录的成绩夺冠,为中国军团夺得北京第三金。

“啪”的一声,郭文珺将这一生最重要的一枪射出了。10.8环!子弹和靶心几乎要完全重合的梦幻一枪!!郭文珺,这个24岁的西安姑娘在自己的首次之旅中就走向了辉煌。

当幸福就这样降临时,郭文珺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块沉甸甸的后面其实隐藏着许多心酸。

父亲消失

那一年她只有14岁

郭文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郭文珺跟爸爸郭京生一起生活。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也成了郭文珺生命的支柱。

1997年10月,14岁的郭文珺被选入市军体校跟随黄彦华教练学射击。1999年4月,就在郭文珺跟随黄教练去成都参加比赛的当晚,郭京生找到黄的妻子,郑重地请她转告:“我要出远门,女儿就交给黄教练了。请他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把文珺培养成才。”说完,郭京生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回到郭京生住的出租屋,郭文珺只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件灰色风衣,那是爸爸经常穿的。郭文珺不禁大哭起来。黄彦华千方百计寻找郭京生,但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从此,郭文珺只能在军体校免费吃住。1999年,她的姑姑寄来了2000元钱,加上8月获得的省青少比赛中的500元冠军奖金,这2500元钱就成了郭文珺的全部财产。

世事坎坷

两次离队商场打工

失去了爸爸,本就性格内敛的郭文珺更加沉默寡言。1999年寒假,郭文珺听租房子给爸爸的房东说有个像郭京生的人在门外徘徊时,就天天去出租屋守候。因为钥匙丢了,她只能搬梯子从窗户爬进去。这样在屋里等了一个星期,也没见到爸爸。

或许是对爸爸的思念给了动力,郭文珺的成绩直线上升。可2002年元月中旬的一天,郭文珺突然不见了。直到第二天清晨,郭文珺的母亲张琳才给黄教练打来电话,说“孩子不想练了”。黄彦华经过考虑,没有处理郭文珺的私自离队,反而让张琳带女儿去上海散散心。一周后,郭文珺自己回来了,并从此变了一个人似地苦练。

五届城运会,郭文珺没打好。于是又“不想练了”,去西安开元商城做了服装售货员。但艰辛的打工生活让郭文珺觉得:训练虽然枯燥,但也是一种幸福。

“真的放下了枪,才知道有多么爱它。”最终,结束了近一年的打工生涯后,郭文珺再度举起了心爱的手枪。

想见爸爸

就是寻人启事

瞄准了方向,郭文珺的射击之路越走越顺。2005年底进入省队,2006年跻身国家队。

到了国家队,郭文珺的潜力被完全激发出来。仅仅两个月之后,郭文珺首次出国参赛,就夺得了多哈亚运会气手枪个人银牌和团体。以至于王义夫竟然公开发出了“这孩子是一百年才会出一个的射击天才”的感慨。

不过,2007年10月六城会后,郭文珺的思想再起波澜。她告诉黄彦华,自己一看到爸爸的围巾,心里就难受,每天受这样的折磨,有点顶不住了。

黄彦华明白弟子内心的痛苦,但他不愿意这个优秀的射击苗子在走向辉煌的道路上夭折。他再次采用激将法说:“会马上到了,如果你放弃了,你爸爸知道了肯定会失望。要是拿了,这就是最好的寻人启事,你爸爸说不定就来找你了。”

激将法的效果很直接,黄彦华说:“她告诉我,她一定要打出成绩,让爸爸看见。”

于是,进入2008年,郭文珺夺得了亚锦赛气手枪冠军,并在国家队选拔赛中挤掉了会冠军陶璐娜。

在赛场上,拥有“特别动力”的郭文珺没有让人失望。经过一番令人窒息的争夺,郭文珺终于将挂到了自己胸前。

《二》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三》马拉松选手巴尔蒂尼——从奶牛场跑出的奥运冠军
有人否认,雅典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圣地。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本届奥运会最后一项引人关注的压轴戏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跑进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场地、雅典帕纳西奈科体育场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的,不是来自肯尼亚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特加特和在这个项目强大的非洲选手,而是许多人并不熟悉的意大利的斯特法诺·巴尔蒂尼。
然而,了解田径的人都知道,巴尔蒂尼并非“外星人”,而是一位在近几年非洲选手基本垄断世界长跑及马拉松比赛的潮流下,惟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锦赛和世界几大著名马拉松赛上与之抗衡并取得好成绩的白人马拉松选手。因此,赛前意大利人就已经把这枚宝贵的金牌“偷偷地”计在自己的账下。
生于意大利布斯特诺沃一个奶牛场的巴尔蒂尼拥有非常好的马拉松天赋和成绩,在他的带领下,意大利人在男子马拉松项目上,成绩仅次于非洲强国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巴尔蒂尼的马拉松生涯是从1995年10月的意大利威尼斯比赛开始的,当时他以2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获得了第11名,一年后他便在帕尔马举行的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上赢得了冠军。但他取得重大突破是在1997年的著名英国伦敦马拉松赛上,他不仅以2小时07分57秒的成绩创造了他的第一个意大利全国纪录,而且还排在葡萄牙的平托之后获得亚军,让赛事的组织者惊奇不已。
继1998年获得了欧洲田径锦标赛马拉松冠军后,巴尔蒂尼又先后在2001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和2003年法国巴黎田径世锦赛上两次获得该项的铜牌。对巴尔蒂尼来说,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是他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4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他因臂肌受伤而不得不放弃了那次赢得奖牌的机会。那段痛苦的经历至今让巴尔蒂尼难忘,但却使他变得更坚强。
巴尔蒂尼和教练每年冬天都要到纳米比亚的高原训练,而每次从高原下来他的成绩都很好。今年的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是在公元前490年希腊英雄菲利比德斯跑到雅典报告胜利喜讯的原马拉松线路上进行,丘陵和小山很多,加上8月的雅典气温炎热,对运动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巴尔蒂尼为此做了充分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准备。果然,巴尔蒂尼在比赛进行到第35公里时开始赶超领先的巴西选手利马,最终不负众望,继汉城奥运会博尔丁之后,巴尔蒂尼成为第2位赢得这枚奥运会金牌的意大利人。
当巴尔蒂尼头戴橄榄枝花环站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冠军领奖台上,在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注目下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授予的金牌时,他成了意大利的骄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5
放羊的冠军
何军权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郊一户农家,沿荆门市区向南几公里就能找到何家的老屋。5间土坯房和十几亩水田就是全部家当,家里吃水都要靠门前的水井。他排行老三,大哥和大姐分别比何军权大11岁和8岁,父母对这个小儿子疼爱有加。至今,何军权还记得第一次下水的情景,那时他的双臂还完好,父亲何华明带着他到屋后的堰塘里玩水,“月亮刚出来,父亲把我放在埠头下的水中,我两只手抓着埠头,两只脚‘扑通扑通’打着水花,一浮一沉的”。“小时候我总在堰塘旁边看鸭子,就想,我要是骑上鸭子是不是也能浮起来?于是一下子坐在鸭子身上,结果呼地沉了下去,那里水很深,我拼命喊救命。有个跟我一起玩的孩子会游泳,他绕着我游了一圈,可是不敢来拉我,我心想,这下完了。索性憋着气踩到水底,一蹦一跳地回到浅水地带。”

与所有残疾人一样,何军权的故事也有个黑色的开头,1981年,5岁的他摸到了村里的变压器……醒来的时候,他看到父亲站在身边,麻醉药的药效还没有过,他的双臂甚至一部分肩胛骨都被截掉了。“爸,我的手呢?”“你被电打到,烧坏了。”“那我以后怎么上学读书呢?”何华明无言以对,更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儿子在最初的几个月中,不停地追问这个问题,“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失去双臂的何军权开始变得敏感,出院后,都是父母喂他吃饭,何华明偶然提起一句:“都是你不听话才把手烧坏的。”听到这句话,他再也不要父母喂饭,每到吃饭时,就把头趴在桌子上叼盘子里的饭菜。上小学时,老师将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用高凳低桌,方便他用脚写字。“开始我用脚写的字都有拳头大,越练越小,现在小到我前一天写的字第二天都认不出来。”上学的时候,时常有小孩子嘲笑何军权是“短棒子”,他往往抬脚就踢,还曾把一个同学踢到堰塘里,“他们对军权是又敬又怕”。何华明说。

小学只上了4年半,学校就要拆迁,如果何军权到更远的地方上学就要住校,何华明担心儿子被人欺负,就让他辍学在家,帮着家里在堰塘里放鸭子。何军权对这段生活的描述充满了快乐,几个小伙伴整天在池塘中戏水,没有讥讽和嘲笑,他肆意在水中嬉闹。随着年龄的增长,何军权也尝试过很多职业,开过杂货店、放牛、放羊。而在父亲的追述中,他的经历甚至蒙上了某种神秘色彩,“放牛的时候,他用不了鞭子,骑着一头牛出门,只要一吆喝,所有的牛都乖乖跟着,放牛回来他命令牛进栏,第二天早晨,几头牛的位置都没有动。放羊的时候羊都会自己回家。军权没有手,没法赶蚊子,夏天的时候连蚊子都不咬他”。

那时的何军权甚至不知道“残联”是什么样的组织,在村里整日放牛,闲暇时夹着渔竿到池塘边钓鱼,“那时我的脚已经很灵活,可以轻松地把蚯蚓做成鱼饵”。有一天一位残疾的邻居约他一起办残疾证,他问:“残疾证有什么用啊?”“种地时有不少优惠政策,减免费用吧。”跟着邻居,何军权第一次找到残联,填表的时候有一栏“特长”,他想了想,写下“跑步、游泳、跳水”。因为这几个字,何军权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1995年底,荆门市残疾人运动队开始备战省残疾人运动会,四处挑选运动员,何军权因为会游泳就入选了游泳队。当时的主教练是袁先良,时间紧迫,他们甚至没有像样的训练场地,只有十几天的时间在荆门石化厂的大浴池中训练一下基本动作。何军权当时的队友冯斌回忆:“那个浴池5米左右,上午就接满凉水,下午的时候放热水供职工洗澡。”每天早晨袁先良带着队员跑步、压韧带,用接满水的脸盆练习换气,在浴池里纠正弟子们的划水动作。冯斌说:“何军权没有手,我就托着他的头让他练腿部动作,浴池特别短,他经常一使劲游出去撞到池壁。”
第2个回答  2008-10-14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带着人民的希望去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钦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张铁路全线贯通了。詹天佑终于凭着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不仅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还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们要象詹天佑那样,热爱祖国,把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因为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全身心的报效祖国,只有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只有热爱祖国,长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样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已高高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暑假里,我读了《200个奥运小故事》这本书,其中《爱国健儿》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1932年,是中国奥运史上的一块悲壮里程碑,因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而团里只有一名运动员,他就是刘长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希望伪满洲国抢在当时的中国政府之前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所以他们盯上了刘长春等中国优秀运动员,妄图阻挠他们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但是刘长春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参加了奥运会比赛。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刘长春回大连探亲时,他发现自家屋前有人监视。他一面让妻子借钱筹路费,一面和东北大学的同学换了衣服,趁夜潜出并乘船抵达北平。虽然刘长春此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但是他机智、勇敢、坚强地克服了困难,摆脱监视潜往北平,多么令人敬佩呀!而后,他又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表示自己是炎黄子孙,决不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这说明他没有把艰难困苦和危险放在心上,表现了他强烈真挚的爱国之心和超乎寻常的坚强毅力。

后来,在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刘长春才得以登上赴美邮轮去参加比赛。据史料记载,日本人计划刺杀刘长春,结果因为找不到机会只好放弃。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好不容易才能代表自己的祖国去参赛,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这太不公平了,而刘长春太了不起了!我不禁想到了古人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句话,我觉得它赞颂的就是刘长春这样的人,他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想,如果刘长春能够看到今天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已经拿到了很多奥运奖牌,而且我国也举办了盛况空前的2008北京奥运会,邀请了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参赛,他一定会很高兴!

由于先天不足,我从小体弱多病,一学期总有那么些天要请病假,请病假的这段时间,我总能享受“特别待遇”——累了,就躺在床上休息;饿了,妈妈总端来可口的病号饭;无聊了,老师、同学也不时地打来电话问候……平时每天要完成的功课也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就连妈妈每天比我练习毛笔字、钢琴的声音也消失了!这“短暂的放松”,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但你可知道,有一些人,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却不能享受到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特别待遇”——放松一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奥运冠军!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奥运冠军的故事》,深深地被奥运冠军的成长历程所感动!

这本书讲述了100个杰出的奥运冠军的成长故事,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缩”,也没有“放弃”,只有“坚持”、“自信”和“拼搏”!

看看莫塔:她从小就迷上了长跑,可邻居们去说:“一个女孩子,整天疯跑,不成体统。”也有人嫌她身材矮小,不适合长跑,课她压根不听,继续训练,终于获得了第24届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

看看鲁米:他13岁的时候,家里贫穷得不行了,他只好外出谋生,做了一个搬运工。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不但没使鲁米倒下,相反却壮实了他的筋骨,增加了他腰背和腿部的力量,还练成了一双铁脚板,而且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鲁米还积极跑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训练,终于在第七、第八、第九届奥运会上夺得了9块金牌。

……

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泪水和汗水,坚持训练,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不会继续心安理得地享受“特殊待遇”,我会像奥运冠军们一样,用坚持和拼搏走好我的每一天,使自己成为生活的的冠军!

我坚信,你的人生信条中,只要拥有“坚持”、“自信”和“拼搏”中间的任何一个,即使你不一定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也会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人。

虽然2008年奥运会已经结束,但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这可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它承载了我们中国人多年的梦想。同时,“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也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个中国孩子。是的,无数的奥运奖牌让我们仰慕,而更让我们仰慕的是这奖牌背后的汗水和泪水,它们滴滴都是奥运大哥哥大姐姐常年艰苦奋斗的见证。

从《励志》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许多奥运冠军的故事,有“神枪手”许海峰,有“体操王子”李宁,还有“东方神鹿”王军霞等等,其中最让我喜爱的运动员便是“京城冷妹”张怡宁了。张怡宁6岁就开始打球,她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在04年和05年得过好多冠军,08年的表现也很出色,让我好佩服她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姐姐说了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金牌背后,包含着很多东西,你要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练,才能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是啊,就像学习一样,如果你不认真、勤奋地学,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好!所以,我们要向张怡宁学习,学习她那勤学苦练的精神。

在奥运期间,也有许多感人的画面。在女子柔道52公斤级的比赛上,我国选手冼东妹打败了韩国选手,获得冠军。而在这之前,她已经参加了两届奥运会了,可以退役了,但她仍然全心投入到备战比赛当中,也顾不得自己的小女儿。除了冼东妹,还有一位打乒乓球的残疾人,他参加了奥运会和残奥会两项,虽然在奥运会上他没拿到冠军,但是他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那种百折不挠、爱拼才会赢、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精神,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
第3个回答  2008-10-03
伴随着大气磅礴的《黄河》乐曲声,程菲以一套潇洒流畅而又刚劲有力的自由操完成了中国队的最后一个动作,尽管场上的分数还没打出来,但程菲在走下场时却不断地挥舞着双拳,因为她十分清楚: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到手了!

赛后,程菲在第一时间给父母发去手机短信:“我拿到金牌了!爸爸妈妈,你们为我高兴吧!”

昨日(8月13日,下同),中国队夺得女团冠军的过程堪称曲折,但回顾程菲的成长道路,她经历的磨练远比100分钟的比赛过程多得多。

险些放弃体操路

程菲出生于湖北黄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亲程立高是黄石港务集团一名职工,母亲徐春香下岗多年,现经营一家面积只有7平方米的彩票经营点。

程菲走上体操这条路,得益于父亲程立高对体育的执着。在程菲只有一岁的时候,她就被程立高抱出去看乒乓球比赛。程菲长到四岁时,程立高就把女儿交给了黄石业余体校体操教练柯进、姚菊英夫妇。

练了一年后,由于觉得实在太辛苦,有一天,程菲突然对母亲徐春香说:“妈,你只要不让我练体操了,我一定好好用功读书。”尽管心疼,但父亲为女儿认准了这条路,训练也就坚持了下来。

程立高对女儿的严厉在当年的黄石体校是有名的。有时小程菲不想练了,程立高便会在一旁大声训斥,甚至毫不留情地敲女儿一“爆栗”。

有时小程菲与父亲赌气,不肯再练。这时,父亲“敲打”得更厉害了。眼看拗不过父亲,小程菲的倔劲就上来了,就流着眼泪继续做。可等当天的全部项目练习完后,她又像没事一样了。

程菲现在打电话回来,经常跟妈妈说:“幸好爸爸当时要求严,不然没有今天。”

“程菲跳”一战成名

四年前,程菲在雅典奥运会初出茅庐,虽然在自由操比赛中因为失误而与奖牌擦肩而过,但已显露出较强的实力。

随后,腿部力量出色的程菲把训练重点放在跳马项目上。

跳马是中国女队的弱项,很多队员都不太愿意练,程菲却练得很苦,还加大了训练量,其他队员都走了,空旷的训练场里只有程菲一个人无数次重复着助跑、起跳、空翻、落地等动作。练就了日后夺得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的“程菲跳”。

一年后,程菲在墨尔本世锦赛上以“程菲跳”一战成名,一举拿到了中国体操历史上首枚女子跳马金牌,她自己也顺利成为世界冠军。2006年

丹麦阿胡斯世锦赛上,程菲又独揽三枚金牌,开始成长为国家队“一姐”。

苦练换来奥运冠军

程菲明白,世界冠军始终抵不上奥运冠军,要想证明自己,只有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一条路。

而要想夺冠,只有更加刻苦训练。在体育总局的训练馆中,每天最晚离开的永远是程菲。

去年开始,由于身体发育等原因,程菲不得不与日益增长的个头和体重斗争,为了控制体重,程菲在一天的艰苦训练后还得像举重运动员那样节食。

去年年底,程菲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喜迁新居,但一直渴望有自己单独房间的程菲却没时间抽空回新家看看。直到今年五月底奥运圣火在武汉传递,程菲才抽空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她又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场上。

奥运会前夕,程菲父母本打算来北京观看女儿比赛,但考虑到可能对程菲造成压力后,两人最终决定留在家中看电视直播。“程菲终于拿到了奥运冠军,我们和她一样高兴,等她后面的单项比赛结束,我们一定过来接她凯旋!”程菲母亲告诉记者。(记者 邹浩)
第4个回答  2008-10-15
问教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