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奥运会感人事件演讲稿(急!)

2008年奥运会感人事件演讲稿
里面要写奥运会感人事件
用奥运会感人事件写一份演讲稿
最好不要和其他问题回答一样
最后要是自己写的~~~~~~~~~~

回答得好另外加分!~!~!~!~!~!!!~!(30)

最感动的奥运瞬间

最心酸的瞬间

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深深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位德国大力士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大逆转,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车祸夺去了施泰纳妻子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就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径。26岁的施泰纳在夺金后激动地表示,他的亡妻苏珊在比赛中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夺金的勇气。他说:“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

最坚强的瞬间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最感慨的瞬间

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 而由于资金匮乏,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她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枪击后依然坚持训练,但是此前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在开幕式伊拉克代表团入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给予了不亚于东道主代表团的礼遇,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最欣慰的瞬间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最留恋的瞬间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爱却在这一吻中完全倾注了,这是不舍,是留恋,是遗憾。

最真挚的瞬间

日前,三名外国人在开幕式上救助一名晕倒的中国女孩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各大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现在经过多方努力,这三位无名英雄的姓名终于被查实,他们分别是:波兰代表队首席医务官休伯特·克日什托菲亚克、队医马尔钦·克日什托杰克和23岁的波兰皮划艇女选手贝娅塔·米科瓦伊奇克。为此,他们错过了奥运会点火仪式。但有网友留言说:“这张照片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奥运会主题曲表达的情感:我们来自同一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奥运会将人们连在了一起,不论种族、文化和语言。”

最委屈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在北京射击馆进行,卫冕冠军朱启南在决赛中慢热,而宾德拉决赛中发挥出色,他后来居上以700.5环的成绩夺取金牌,朱启南依靠最后一枪逆转获得银牌。这是最近三届奥运会以来,中国首次丢失这枚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亚军得主中国射击队员朱启南不禁失声痛哭,内心亦喜亦忧之情完全释放出来。

最深情的瞬间

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最执着的瞬间

8月18日,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5.05米。这是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写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无疑是田径第四个比赛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撑杆、跃身、过杆……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气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纪录顿时成为过眼云烟,全场呼声震天。“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我想我很快会向5米10发起冲击的。”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女人,无忧无虑地在属于她的高度自由飞翔。

最勇敢的瞬间

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内尼萨-贝克勒打破奥运会记录,以27分01秒17夺冠。但是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冠军,贝克勒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2005年,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岁的阿莱姆陪同下进行训练,但她在开始跑步时突然倒地,贝克勒试图向别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带回镇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贝克勒异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参加了世锦赛,并且赢得了冠军。他说:“我不能放弃,跑步是上天赐与我的礼物,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够掌控好。”

最悲壮的瞬间

8月18日,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比赛中,因伤退出比赛,他失去了他的北京奥运会。无数关注刘翔的中国网民得知刘翔退赛的消息后,互联网上顿时沸腾了。短短一个小时,毫无思想准备的网民们从震惊、疑惑转为遗憾、理解。他们在为刘翔因伤退场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努力与伤病作斗争、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表示钦佩和支持。在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孙海平泪洒现场,让关心和支持这对师徒俩的网民们心酸不已。“刘翔挺住!国人不哭!”“刘翔,好好养伤!”“刘翔,依然是英雄!”这是中国人的心声。他曾经给国人带来了无数的感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给中国人带来感动。

最温馨的瞬间

冼东妹赢了,以微弱优势战胜朝鲜选手,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的卫冕。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世界女子小级柔道界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选手。夺冠后,冼冬妹挥舞着双手,任眼泪在空中挥洒飞。成功卫冕的东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么伟大,而是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冼冬妹对着电视镜头说:“女儿,妈妈一年多不在身边,你还好吗?你想妈妈吗?”场面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最震撼的瞬间

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假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50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1984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在她之后,中国击剑24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退役20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24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24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最激动的瞬间

12日上午,当小将邹凯结束单杠比赛稳稳落地,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国男子体操队六名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提前庆祝这一枚已经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团金牌。经历过“雅典之痛”的杨威、李小鹏、黄旭在赛后第一时间相拥而泣。忆起四年前的惨痛经历,杨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男儿泪”。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也向世人骄傲的宣布“王者回来”,体操队的几个帅小伙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百感交集的瞬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女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中,杜丽终于完美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她以690.3环、破奥运会纪录的总成绩勇夺金牌。北京奥运会,杜丽两次出战,两次落泪。短短五天,她尝尽了人间的痛苦与快乐,悲凉与温暖。在重压下憾失首金的杜丽,当天首枪失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用一块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领奖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泪,场面感人至深。

最想哭瞬间

“今天的这枚金牌,我想献给祖国和人民,同时献给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在夺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后,曹磊红着眼眶哽咽着说。昨天下午,曹磊在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以总成绩282公斤夺取冠军,这个成绩也刷新了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次奥运会获得的第23枚金牌,同时填补了中国女举在奥运 会各个级别冠军的最后空白。而此刻,离乡背井十余年的曹磊,只能用奥运金牌告慰去世不久的母亲。为了这枚奥运金牌,母亲的噩耗,曹磊的爸爸整整瞒了两个月。夺冠后曹磊哭了,这是长时间以来压抑的悲痛,也是对不久前去世的母亲的怀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终于站上了世界最高荣誉殿堂,把这一块最宝贵的奥运金牌献给了已逝的母亲。

最动容瞬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8月8日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使得全场观众欢声雷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表团。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们正是中国人最好的代表。他们的同时出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具风度瞬间

在8月18日进行的男子体操吊环决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中国选手陈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现场观众,16.600的高分足以让陈一冰提前庆祝胜利。但是他在赛场上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贵。 就在观众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声为“吊环王”祝贺的时候,陈一冰却颇有大将风度的将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观众安静下来,因为后面还有一位选手即将登场比赛。此时的陈一冰,没有因激动而忘记运动员的职业素养,他的心里想着对手,这也许就是一位冠军的大度与坦然,陈一冰在尊重对手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荣誉有归属,运动无国界。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增进友谊、促进和谐,才能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陈一冰的“涅氏风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陈一冰好样的,你不仅是我们看到了金牌,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度,看到了闪光的奥运精神。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73584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4
车祸毁了一个新星

2000年,16岁的纳塔莉已经被看作南非泳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女子200米混合泳和400米混合泳上,她实力不俗。不过悉尼奥运会选拔赛,她以微弱劣势落选。不过南非人并不担心,四年后的雅典,所有人都相信那里才是纳塔莉真正的舞台。

人们的预料不错,2004年,纳塔莉的确在雅典大放异彩,只不过她的五枚金牌都是在残奥会上获得的。这一切源于2001年的一场车祸。

纳塔莉结束晨练后,骑着自己的助力车前往学校。一辆汽车斜刺里杀出,伴随而来的是一阵凄厉的惨叫。

当纳塔莉再度醒来时,她的左腿已经不见了。在医院的最初几天,噩梦时常与她相伴。这曾让她万念俱灰,看着前来医院探视自己的队员,她会故意拉开被单,用自己的截肢吓唬队员。不过等这种情绪稍稍平复之后,纳塔莉开始怀念泳池。

四个月后,纳塔莉恢复了训练。不过她的主攻项目有了改变,开始向800米自由泳倾斜。一年后,她代表澳大利亚参加英联邦运动会,并且闯进了800米自由泳的决赛。
一波三折的奥运梦

雅典奥运会前,纳塔莉未能获得资格,奥运梦想再次搁浅。不过,在雅典残奥会的泳池里,她成了明星。夺得50米、100米、400米自由泳、10米蝶泳、200米个人混合泳的金牌,另外还有一枚银牌。不过,她并不满足仅在残奥会的赛场上展现自己的竞争力。

2006年国际奥委会将男女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设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纳塔莉重燃奥运希望。与健康人相比,她在短距离上没有优势,不过耐力强让她有机会在马拉松游泳中一试身手。

今年5月3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纳塔莉以2小时2分7.8秒的成绩夺得马拉松游泳世锦赛第四。终于,纳塔莉成为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会的截肢运动员。

“当我六岁开始游泳时,奥运会就是我的梦想,经过如此多的挫折,我终于实现了梦想。但我不觉得自己与常人有什么差别,因为我们的梦想是一样的。”获得奥运会资格后,纳塔莉喜极而泣。

8月8日,鸟巢,纳塔莉作为旗手走在南非队伍的最前列。她一袭白衣,不时面露微笑,穿着假肢的她看起来与常人没有任何差异。

忘记自己只有一条腿

比赛开始前,纳塔莉躺在甲板上,等待着志愿者帮她把假肢带过来。不时伸一下她那只健全的腿,间或与教练聊一下天。在全部24名参赛选手中,她第16个返回终点,比冠军慢了1分22秒2。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比较正常。为了不掉队,纳塔莉一直跟在大部队中。而选手在水中,并不会刻意去留意谁是纳塔莉,后者在与其他选手的身体接触中没少吃亏。纳塔莉认为这多少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另外困扰我的是浮标,水中有一些浮标,我碰上之后就失去了节奏,花不少力气才能从浮标里游出来。”

纳塔莉对于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我对结果有些失望,我本应该游得更快一些,16名这个成绩也还不赖,不过我渴望能以前五名的身份完成比赛。”能够实现奥运梦想,纳塔莉还是感到些许满足。“当我遭遇车祸后,好多人都说我不可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现在我做到了,觉得自己很幸运。当我浸在水中,我可以忘记自己只有一条腿,完全无拘无束,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四年后的伦敦,我还会回来。”

结束了奥运会的征程后,纳塔莉不会像其他运动员那样着急回国,因为残奥会还在等着她。

星档案

姓名:纳塔莉·杜托伊特 英文名:Natalie Du Toit 身高:175cm 体重:72kg 出生日期:1984年1月29日 出生地:开普敦(南非) 参赛项目:女子10公里游泳马拉松

链接

一臂之力拼奥运

纳塔莉并非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残疾人,也不是北京奥运会上唯一的一个残疾运动员。在乒乓球项目中,波兰的帕尔蒂卡也是残疾人,她没有右手。她早已经正式亮相,在团体赛中代表波兰出战,六场比赛赢了两场。

帕尔蒂卡出生于1989年,11岁时已经参加过悉尼残奥会。四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赢得一金一银。2007年欧洲青年锦标赛中,她击败多位身体健全的选手,夺得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今年,她曾战胜过新加坡名将李佳薇。
第2个回答  2008-10-05
向刘翔学习
这里说的学习当然不是指跨栏跑步方面,而是指心理素质。

刘翔这个名字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在中国就几乎是家喻户晓了,我也有所见闻,但由于不是追星或喜欢凑热闹的人,所以对刘翔的了解只限于一些特别盛大的体育新闻报道,印象中他好像是一位屡战不败的常胜将军,遍身荣耀!那些只适合仰视的,我更关注的是他对自己所取得成就的看法和他每次比赛前的心态。

曾看过刘翔在奥运会田径决赛前的一段采访,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只记得他带着跑后的喘息说:“我尽力了……明天希望大家能借我一点运气。”在决赛场上,刘翔自如地做着准备运动,平静地看着前面的一排栏杆和场外沸腾的观众。奥运会夺冠、破纪录,实现黄种人的突破是件太大的事了,刘翔能如此的举重若轻,是因为他相信他完全还能做得更好,如此才不会把眼前的机会看成是惟一和最后的,而去患得患失。“越是件大事,如果能不当回事儿,才能做成大事和更大的事。”有人说。

前几天,刘翔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办的世界田径锦标赛,肩负为中国代表团在田径世锦赛历史上金牌0突破的使命。赛前刘翔接受了国内部分媒体的集体采访。以下是采访问答摘录:
记者:前段发烧对你这次比赛会有影响吗?
刘翔:没关系,反正烧过了,很正常。人总会有时生点小病,没什么不好的。比赛不好,我不会找这当借口。
记者:你目前的身体状况如何?
刘翔:身体状况还可以,心情也不错。这次和国家队一起出战感觉很好,去欧洲一个人比赛时比较累。
记者:你的状况与上届世锦赛相比有什么变化,你的对手有什么变化?
刘翔:我和两年前相比,状态差不多,压力小了一些。我通常不考虑对手,管好自己就行了。说实话,我不愿意评价对手,大家都是朋友,不好评价。大家对我的期望很高,盼望我拿好名次;我觉得,只要我全力以赴就可以了,我肯定会认真对待比赛的。
可适应任何跑道
记者:大阪的跑道很快,鲍维和基尔都这么说,你觉得你这次能跑出好成绩吗?
刘翔:不管跑道快不快,大家都在同一条件下比赛,不管什么跑道,我都会适应。我也不知道这跑道有多快。5月我试过,觉得挺快的,现在又改进了吗?
记者:听说8月是第一次使用。
刘翔:那可别快过头了!(众笑)跑道好不好,我不是专家,不好评价。
记者:大家都期待著新的世界纪录,焦点集中在男子100米和110米栏上,你有希望破纪录吗?
刘翔:我觉得主要焦点集中在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上。110米栏不是焦点,这只是你说的。其实,不管是什么世界纪录都很难破。田径不像其它项目,百米和跨栏想提高百分之一秒都很困难。我觉得在世界大赛上发挥水平就可以了。
冀史冬鹏入决赛
记者:你认为史冬鹏这次能够跑进决赛吗?
刘翔:希望他能进决赛,也希望我能进决赛。他有这个实力。
记者:大阪是你的福地,你能继续连胜吗?
刘翔:这是我第5次来大阪,前几次得冠军是因为高手没来,这次不同了,大家都想争第一。我心里的目标是争取拚前三,拿到什么颜色的奖牌我都会开心。
记者:你有压力吗?
刘翔: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我现在就是要求自己专注一点,开心一点,就这样。
记者:你的起跑和前三栏有改进吗?
刘翔:我的强项是后半程好,世界上没有人从起跑到冲刺都好,所以,我能发挥我的优势就很好了。起跑就是这样,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

今天(九月一日)就有新闻报道:在昨天结束的田径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95夺得冠军,这是他夺得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田径世锦赛历史上的第一枚男子金牌。这样刘翔成为将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集一身的大满贯得主!

今日的刘翔站在名誉的巅峰上,他又是怎么看待自己所取得的名和利呢?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但我从不把自己当英雄,”刘翔说,“我只做我自己。”对金钱的看法:“现在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符号,多一个零或者少一个零而已。钱不用太多,只要能正常生活就够了。比如,你只需要一件T恤,就算给你十件,也不可能同时穿上。”

我是应该好好向他学习的。怎么看待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过去?又怎么面对未来……

参考资料:http://www.huiquan-beer.com/bbs/Announce/Announce2.asp?BoardID=605&ID=104759

第3个回答  2008-10-12
不管她的腿如何肿胀,也不管她的背怎样酸疼,她还是留在体操馆继续征战。
她,是今天获得奥运女子体操全能第九名的德国选手丘索维金娜。她的故事,让世人动容。体操女将往往都是18岁以下的少女,但34岁的丘索维金娜,已经第五次参加奥运会、代表第三个国家出战。她是女子体操近20年的“活化石”,她更是国际体操界唯一一名为儿子而战的选手。
五次参加奥运会,丘索维金娜是体操选手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17岁的她首次代表独联体夺得体操女团金牌;随后的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她都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赛;这一次的北京奥运会,丘索维金娜又穿上了德国代表团的服装。
如此高龄,改换国籍,丘索维金娜参加北京奥运会最初的动力,是赚取更多的奖金,用来治疗大儿子阿廖沙的白血病。2002年,阿廖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丘索维金娜和丈夫被高昂的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医疗条件一般,政府提出每天300美元的补贴也不够花。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参赛,以获取奖金给孩子治病。
听说德国科隆一家医院治疗白血病的效果特别好,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在2002年底带着阿廖沙搬到了德国。丘索维金娜连续五年跳马都没出过世界前三,出色的成绩也让德国体育部门伸出了橄榄枝。随后的五年,丘索维金娜疯狂地参加巡回赛,为了参加尽可能多的项目,她还练起了全能,“儿子是我生命的全部,只要他还生病,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因为仅列第九名,丘索维金娜很早就出现在混合区通道,德国记者问她阿廖沙的健康问题,这位伟大的母亲笑得很爽朗,“他8月11日已经上学了,所以没能来北京,今年11月他就满9岁了。我每天都给他打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对我是莫大的鼓舞。”据悉,阿廖沙的病情已逐渐稳定,除了定期血检他很少上医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