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的竹子适合做鱼竿?

如题所述

适合做鱼竿的竹子品种有淡竹、紫竹、箬竹、厘竹和四季竹。

1、淡竹竿高可达12米,粗可达5厘米,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也是常见的栽培竹种之一。

淡竹通直,材质柔软,是竹编的很好用材。竹材篾性好可编织各种竹器,也可整材使用,作农具柄、搭棚架、鱼竿等。

2、紫竹竿高4-8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一年生以后逐渐变为紫黑色。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鱼竿、乐器及工艺品。

3、箬竹竿高可达2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箬竹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

其秆可用作竹筷、鱼竿、毛笔秆、扫帚柄等,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亦可包裹粽子。箬竹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

4、厘竹又称为茶杆竹。茶杆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誊。

由于茶秆竹竹质优良,外形美观,被广泛用于制作台、鸟笼、钓杆、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蓝、竹画、竹帘、花盆等工艺品,同时也是建筑,园艺、造优质纸张的上等材料。

5、四季竹竿高5米,箨鞘绿色,箨耳紫色或淡棕色,卵形或偶为镰形。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和江西等省。四季竹的特点是细长圆直壁厚,适合做鱼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慈竹是丛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长、叶葱浓,最适合做鱼竿了。
它的生物学特性:
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6至8月笋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一般为20-30节,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长9年;1-2年生母竹成笋能力最强,3-5联代发生新笋增长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换一次叶;开花与年龄无关,与水分和营养有关,开花前叶变黄,开花后叶渐脱落,陆络枯死,材质变脆;1 年生为幼竹,2-3年生为壮竹;4-5年生为老竹。箨上有毛。
⑵地下部分生长特征:秆茎有6个节,其中只有一个节上有笋子长出(秆柄与老竹子连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处延伸,并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单丛茎竹地下茎须根发达,大部分于表层,最深达2米。新生幼竹当年不发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后逐渐减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茎,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烂,如不及时处理,则层层盘结合,影响竹笋的形成和竹林生长,应割断竹株与老篼的联系,这叫“打篼”。
慈竹秆纤维韧性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有它。
第2个回答  2014-01-24
以前都是竹制鱼竿当家,那时鱼也好钓,在农村野塘多得是,一般是2米多到七八米长两节到五六节节数不等为一套,讲究的外面加一个布套或者人造革竿套,常常是钓得其乐融融,七八斤的渔获也是正常的,不过那时候鱼不值钱,肉值钱,肉还要凭计划供应——————

那时候的竹制鱼竿取材比较多的是山上的野竹子,一般比较细、硬,但形状弯弯扭扭,需要火烤加工使其变得直一些,通常将弯曲部位淋点水在煤油灯上来回移动加温并用手上的巧劲扳动,所以许多竹制鱼竿上都有浓淡不一的黑圈——————

为了增加鱼竿强度,钓友们发明了许多办法,比如在接口处用细线缠绕10厘米左右用502胶淡淡地涂抹粘牢,还有的在接口处用电工用的绝缘胶带缠绕起来,红的、蓝的——————

至于竹子的品种各地不同,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时候的市面上卖的大多数是山竹(也有叫钢竹的)制作的鱼竿,还有不少靠近江边、滩涂的钓友用芦竹制作鱼竿,相对来说芦竹比山竹直径粗一些但比较轻、比较直,芦竹比山竹节数少但缺点是韧性比较差,也就是今天说的钓重比较小,但钓斤把重的鲫鱼还是可以的,常常是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巧劲,用芦竹钓上来一条比较大的鱼往往让钓者收获更多的是成功感!——————

后来从玻璃钢鱼竿再到玻纤鱼竿发展到现在的碳纤维鱼竿,用竹子鱼竿的人几乎没有了,不过过去竹子鱼竿确实是那个年代陪伴钓鱼爱好者的好朋友,经历一段充满温馨的回忆,尤其是制作过程、钓到鱼时的喜悦,难以言表!————————————

现在看到过网上有卖竹子制作的鱼竿的网店,但价格不低!——————
第3个回答  2013-11-20
广东的厘竹最好,四川的小金竹、福建政和的茶竿竹。
第4个回答  2013-11-20
紫竹子适合做鱼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