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跟刘心武他们俩都有解说《红楼梦》,有什么区别吗?

最好说一下他们各自从什么角度来解说的,为什么马瑞芳的解说要加上“趣解”呢?

马瑞芳和刘心武解说《红楼梦》的区别:

1、侧重点不同。

马瑞芳是针对原著做出的评论,根据原著做出人物的心理描写,神态等进行的讲述,根据故事的发展来评价红楼梦及所设计的人物,纯粹是讲原著;刘心武更注重是点评人物,找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原型,让人更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及观点,相比是很抽象的。

2、个人观点不同。

(1)马瑞芳说《红楼梦》确实是一部小说,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小说,它把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样式,诗、词、歌、赋,都吸纳进来了,它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美食、园林、绘画等等,都利用起来,给小说家写人物、讲故事服务。

《红楼梦》有趣,《红楼梦》是一等一的好看,《红楼梦》是登峰造极的好玩。

马瑞芳对主要红楼人物进行了一一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就像是一对飞翔在蓝天的金凤凰,他们是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人格追求,建立起来的知己之恋。

王熙凤身上的文化含量最高,她是贾府里真正的思想家、实干家。冷香丸的配料都是极为纯洁之物,薛宝钗正因为心术不正,导致内火太旺,需要这些纯洁的东西来调合。

(2)刘心武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具有自传性、家族史特点的作品,其中的许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而秦可卿则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总钥匙,破解了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才能了解曹雪芹真正的创作意图。

他认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清朝康熙时期废太子胤礽藏匿在曹府的女儿,也就是一位尊贵的公主级人物。有关她的所有疑团都与她的这个真实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扩展资料

马瑞芳认为刘心武多为“老观点”:

刘心武认为,从脂砚斋的评语里,也可以看到,不少曾经在评语里提到的后面会出现的情节,都没有出现在高鹗写的后四十回中。刘心武因此认为,全本的《红楼梦》是存在过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故事是可以探佚出来的,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马瑞芳教授认为,刘心武的这一观点在红学界并不新鲜,早在2003年,马瑞芳就在《红楼梦学刊》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 《一部早期的、内容单一的〈红楼梦〉——— 对明义题〈红楼梦〉绝句20首的考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瑞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心武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马瑞芳:刘心武讲的多为“老观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我喜欢马瑞芳的妙解,他是针对原著做出的评论,根据原著做出人物的心理描写,神态等进行的讲述,纯粹是讲原著。;
然而我更喜欢刘心武的,因为他更注重找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原型,让人更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及观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4
马瑞芳从红楼梦小说本身入手,讲里面涉及的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美食美景美物……而刘心武个人不喜欢,感觉是红学家走火入魔了,太过于牵强附会,人家曹雪芹开篇就说了假若成真,真的也就成了假,他写红楼梦当然要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但也要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
第3个回答  2014-05-18
个人观点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