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翻译 )

如题所述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以上记载见诸《晋书》卷八十八之《孝友列传》,民国版《南陵县志》亦载,并《嘉庆府志》云:后人为立祠工山,又祀郡孝子祠。1994年版《南陵县志》也将其列为人物志第一人。
做工山志的汪炎亮老先生说:“何琦,为东晋著名的史学家,博古通今,隐居著作。始隐马仁南,民国十三年版《南陵县志》:“桓温登县北山访何琦”即指此山(见《何氏家谱》)。终隐大工山(西)朗陵峰。“辟谷炼丹著书立说”史称其“沉敏有识度”“好古博学”。《三国评论》是他开写三国之先河。他一生布衣蔬食,修身立德,清心寡欲,翰墨为事,享年八十二岁,堪称寿考高龄。”
乾隆《宁国府志》云:“丹井,郎陵山南,相传晋郎陵侯何琦辟谷炼丹处。”
而史州《皖志述略》则云:
旧志攀附名人,附会古迹,不止一端,如安贤寺明经楼所祀六位前贤中有晋人何琦,并说“晋朗陵候何琦”栖隐于工山,“辟谷炼丹”,工山之南有“朗陵山”,“以何琦名”。嘉庆《宁国府志》驳正:何琦生平载于《晋书·孝友传》。晋初所封朗陵候是何曾而不是何琦。两人“乡贯不同,族望亦异,何得牵作一人!此种土俗所传,最为僻陋。”明人曹学全(有人字旁,柳注)《名胜志》“并袭其讹,可云无识矣。”
再查《晋书》关于何曾记载:
“曾在司隶积年,迁尚书,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驺,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迁征北将军,进封颍昌乡侯。咸熙初,拜司徒,改封郎陵侯。文帝为晋王,曾与高柔、郑冲俱为三公,将入见,曾独致拜尽敬,二人犹揖而已。 ”
信然。
又:《安徽人物大词典》南陵人物中无何琦词条,盖其非南陵人否?吾不得而知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5
一朝孤苦无依,再也没有依靠,怎么可以再用愚钝的资质来玷污清明的朝政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