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变得无情

明明很在乎、却为何装作没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增加,对人生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不像小时候对世界的大多看法是从大人口中得知。越了解社会,就越有一种无力感,这大概是人越来越冷漠的原因吧。

年龄增加,琐事缠身,精力下降,没有多余的时间打理人情,表面看起来就是“人情冷漠”了。随着阅历的增加,对生活理解的加深,就会明白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互换”,是相互“利用”。但是,这种现实的人际关系却并无善恶(中性),也是社会发展进化出的一种良性机制。

就我个人来说,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是在我参加工作将近10年,然后又做了多年管理之后。

在我没有走上管理岗位之前,也信奉父母的一些老经验,例如“嘴甜一点”,“多巴结下领导”,“礼多人不怪”等等。然而,按照这种操作模式,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己一方面活的得很累,另一方面也很惶恐,同时还很讨厌自己。正像那句话所说:“我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但当我走上管理岗位,从一个领导的视角出发看问题,才发现自己原来做普通员工时的一些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本身并不产生一线价值,所依赖的只能是一线员工。而我作为一个软件研发团队leader,所依赖的只能是一线的软件工程师。而上面对我的考核虽然是整体产出,但最终的成果却只能由基层软件工程师来完成。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和我的部下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因此,作为一个领导,我天然就只能更喜欢那些技术出众,态度认真的软件工程师。至于他们是否“讨好”我,“巴结”我,我根本不在乎。相反,对那些能力出众的“关键”先生(工程师),作为领导,反而需要巴结、讨好他们。当然,这种巴结、讨好并不限于言语,更多是通过其他的“实惠”,例如升职加薪。

明白这个道理,当我后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重新成为一名技术专家后。再和领导相处,我反而更有分寸,更自在了。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日常和领导相处,除了基本的礼仪和尊重,不需更多额外的客套,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提升上。这种交往原则,至少到目前,效果都非常好。

无论是领导,还是我自己,都非常享受这种“清水”交往的感觉,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所以你看,这种坦坦荡荡的“利用”关系,表面看起来很冷漠。但是往深处看,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对个人,对组织,这都是一种良性、高效,低损耗的运转规则。

因此,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再碰到所谓人情冷漠的事情,大可想开一点:他们不是专门针对你,而是针对所有人,这是规则。

因此,在这个规则之下,对个人来说,在职场上要混的好,走得远。根本上还要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成为有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样不是很好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无情,就是没有感情。 要做到真正的什么都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也是可怕的。 如果你真的想这样,我有如下建议: 1.封闭自己,如果你是想对女人无情,就减少和女人的接触,如果是想 对身边人无情,就减少和身边人的交流,无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去关心,也不过问。 2.学会忘却,忘掉身边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去想他。 3.找一件可以分散你精力的事情来做,比如拼命学习,拼命工作等等,这样就可以让你沉浸在自我的空间之中不受外界干扰。 4.看淡一切,一切都是虚无的,无谓的,比如说女朋友分手了,那也没什么,就是没有分手又能怎么样呢,一定就能有好的结果吗?今天不分手谁又能保证明天不分手呢,与其不知道什么时候分手,整天争吵,或许早早的分手了还是一件好事!。 等等… 多情总被无情恼 道是无情却有情!。 谁又能真正做到无情呢,能做到无情的人,或许才是真正有情的吧。

希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30
你觉得他对你冷淡了,你是否让他觉得你对他疏远了?有时候人是提不起心情的,并非冷淡或者疏远了,我相信,如果没发生什么时间,时间是冲不淡友谊的,亲密的朋友表达感情往往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不需要太多言语。
第3个回答  2018-03-20
无情又如何,人只不过是渺小的动物!什么也不是!宇宙的尘埃罢了!毫无价值!有谁会去浪费时间做那些无意义的事?我们是来生存的,不是来谈朋友的!都是人生中的过客而已!他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多赚钱才是真理!自古有情的英雄都惨死!难怪天地无情!人什么也不是!何必执着?
第4个回答  2019-03-20

无情

佛法实际上是让我们断掉人对世间的这种贪爱,因为在人间有了贪爱,所以你才有了轮回。人为什么会轮回?就是因为有太多的贪爱,爱房子,爱男女之人,爱名、爱钱、爱利。佛陀当年在古印度的时候就提倡大道无情,就是说,你要把人间自己认为的一些贪爱、情谊慢慢地斩断,无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无情,实际上你是一种慈悲啊。

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感恩龙天护法。今天是佛陀的出家日,出家就是不染世间的污泥浊水,拥有智慧,永得解脱。佛陀舍弃了小家,成全了大家,我们学佛做人,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只为自己,要为众生,所以,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知道出家乃成佛的必经之路。我们今天虽然没有出家,但是我们要像出家人一样,精进、努力,身没出家心出家,不要身在小家,总是自私地想着小家,要心想大家,我们要舍去人间的名利,克服自身心中的杂念,洗涤意识当中的浊念,才能永断轮回,一世修成。

今天师父跟大家讲,佛法是断小爱、存大爱的一个大乘佛法,任何自私自利的人都不能成佛。每天只想着自己的人,他是不能成佛的。因为断了小爱,你才会大爱,你才能大慈大悲。如果整天想着自己,想着自己的那个小家,你哪来的大家?如果你整天地沉迷于人世间世俗的一种爱,今天爱这个,明天爱那个,为了自私而狭隘的那种爱,你这种小爱就会让你心中的自私心爆发。现在很多人爱别人都是有目的的,实际上对别人的爱有目的只是一种欲望,是一种表现,不是真爱。表现是什么?

只是给人家看的一种行为,还有一种就是欲望,因为我爱你,我就会有自己自身的一种欲望在身上,这跟佛法讲的慈悲是不一样的概念。为什么要出家?就是为了让你忘记自己的小家,你才会想到众生和大家。因为你有一个小家,你整天就会在自己的欲望当中活着。

我们不要去拥有世间那些非常俗气的欲望,因为那些欲望只能满足你在人间暂时的享受,而你将失去的是断灭人间的慧根。如果我们真正地爱世间的人,就要舍己救人。佛法实际上是让我们断掉人对世间的这种贪爱,因为在人间有了贪爱,所以你才有了轮回。人为什么会轮回?就是因为有太多的贪爱,爱房子,爱男女之人,爱名、爱钱、爱利。佛陀当年在古印度的时候就提倡大道无情,就是说,你要把人间自己认为的一些贪爱、情谊慢慢地斩断,无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无情,实际上你是一种慈悲啊。

举个简单例子,消防队员舍己救人去救火的时候,如果他想到了他还有家,他还有孩子,他要是在里面被烧死了,他的太太就没有丈夫了,他的孩子就没有父亲了,那么他就是小爱,这个时候,大楼着火了,最后整个楼都塌了下来,里面死掉的是一千个人,如果消防员想到有多少个父母亲会死去,多少个孩子就会没有父母亲了,他勇敢地去救火,那么他就是大爱,这个看似对家庭的无情实际上是一种大爱慈悲,所以,一定要把大爱和小爱的概念分清楚。

舍小爱,才能变大爱,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是什么意思呢?今天佛法传到人间,我们离不开觉醒啊,因为在世间我们的杂念太多,我们太可怜,所以你想觉悟,你必须要觉醒,就是要让你明白在人间没有一个人可以活得很长久,超过九十、一百,再长的生命都是有终结的。学佛人必须要知道,所有的一切在人间都是痛苦的,佛法就是告诉我们人间无常,人间就是在你的意念当中存在着生死。

因为你今天一个意念想通了,你就获得生命,你要是一个意念没有想通,你可能就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自 杀的人就是一念之差,最后就走掉了。

佛法告诉我们,念念在生死之中,念念在轮回之中,所以,我们经常在轮回。与其最后总有痛苦离开人间的一天,为什么我们不早点做准备呢?师父在两年前、三年前就提醒过很多人,他们的胃会生癌症,那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当心自己的肠胃呢?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早点做准备,早点舍去自己的贪念,不要贪人间的东西,就像很多人一辈子放不下孩子,最后孩子大了,有了女朋友、男朋友,把爸爸妈妈就舍弃了,这一切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更多的烦恼。

有的人说,我们学佛后跟爸爸妈妈接触少了,我们孝敬他们也少了,这对不对?正相反,只有这样,你才能救度成千上万的爸爸和妈妈。难道别人的父母亲我们就不应该去救吗?难道我们就只救自己的父母亲吗?这就是大爱和小爱的区别。佛陀当年在皇宫里完全可以做他的太子,有那么多的妃子,有那么多的莺歌燕舞,他逃出城墙,为我们世人发现了这条路,你说,他的妻子痛苦不痛苦?他的爸爸妈妈痛苦不痛苦?

但是想一想,我们现在幸福不幸福?有多少人离苦得乐了?如果不是我们这位伟大的世尊,不是我们这位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能学佛吗?哪有佛法在人间啊?

要懂得爱护自己的慈爱之心,要舍去自己的小爱,为自己的父母可以做事,但是为全世界的父母我们要做更多的事情。今天,师父实际上也很伤感的,今天是佛陀的出家日,你们坐在下面的很多人修得真的很差,没有很多时间给众生,每天为了自己在奔忙,想想佛陀,舍弃这么多的名利,找到了这么好的一个佛法给我们传到今天,我们应该觉得很羞愧,对不起佛陀。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们,让我们懂得慈悲别人,而我们天天就只知道自己,我们哪有一点爱心啊?天天还活在瞋恨心当中,你们自己拿自己的佛心出来,比一比,对一对,你们还是活在人道。

佛学当中经常讲到“六度”,今天师父把这个“六度”拿出来跟大家讲一讲,就是要大家知道怎么样能够尽快地修成菩萨。这些都是佛法,但是师父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跟大家讲。“六度”就是六种人生修行的方法,佛家讲“六度”,就是布施到彼岸,

我一辈子布施到彼岸;

或者持戒到彼岸,我一辈子持戒,都能成菩萨;

第三,我忍辱到彼岸;

第四,我精进到彼岸;

第五,禅定到彼岸;

第六,智慧到彼岸。那么,这个彼岸是什么呢?彼岸就是清净无染的世界,从学佛、大乘佛法来讲,彼岸就是觉醒,彼岸就是让你懂得内心的干净,寻找到一种永远保持心理平衡的境界,这是用现代话给你们做解释,因为一个人在心理上能够保持这个境界平衡,什么都想得通,这个人的思维就已经到达了彼岸。

佛教的六度波罗蜜,讲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般若是什么呢?就是智慧。学佛学到最后,就是要有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的话,你的一生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想一想,如果你没有智慧,你能够忍辱吗?你会精进吗?你没有智慧,你会禅定吗?你会持戒吗?你没有智慧,你会布施给别人吗?

佛陀在菩提树下宣讲佛法49年,讲的就是般若智慧。现在很多人做出来的傻事,缺少什么?不是说这件事情你做傻了,而是因为你没有智慧,你今天还在做傻事,因为你没有智慧,就是没有般若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