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研心态?

如题所述

爱旅游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触,除了确定要去哪儿,决定用什么交通工具外,临行前的心态也很重要。做科研亦是如此,做科研我们就应该要端正心态,好好走这段科研的行者之路!德克萨斯大学物理系的著名教授Steven Weinberg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科研人应有的四准则,取其中3点分享:(1)边干边学,不要彷徨(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所有的事情,你也不需要!);(2)勇于创新,敢于挑战(选择那些最有挑战性、争论最多、研究最少、还没有统一结论的课题);(3)忍受寂寞,注重过程(忍忍忍,不过N年而已)。最后分享一些我的科研求道过程中,我们导师留下的点点滴滴: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导师反复强调在科研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状态,那就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2

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无数科研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成功的背后注定是无数血泪。在你下定决心从事科研这条路时,希望你能了解以下事宜。

首先就是我国目前的科研局面。根据科技综合统计年快报初步测算结果,2017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500亿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截止目前,通过审批的科研项目多达1115424种。我国科研项目众多,项目审批和经费报销过程中的管理僵化、程序繁琐问题也层出不穷。

我国目前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僧多肉少”的局面。为了满足众多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审核部门将科研项目分散,通过增多数目以扩大受益面。院士在评审中发现,很多选题都出现了重复的现象。大学研究机构基本靠竞争来获取科研项目经费,为申请到更多经费,很多科研工作者不得已选择“短平快”的项目进行研究,只为尽快出成果。对于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与国家瓶颈相关等规模与耗时较大的课题,往往少有涉足。

基础研究需要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才能取得突破,而科研项目的分散,加上科学家一味的追求捷径,必然导致该领域长期的短板。

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需要有足够的决策力,或者说在利益和科学中做出选择。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经费而选择简单容易的课题,还是为了国家的持久发展选择攻克难关?

接着,就是考验你的耐心。项目众多,平均到每个项目的经费就少,科学家还经常需要从其他渠道申请经费。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分散成几个方向进行申报,来满足团队建设。科研人员疲于申请项目开展工作,在评审与汇报上占据大量精力。

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潜下心,把冷板凳焐热。尤其是基础研究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科学家有足够的热忱去维持。加之众多的手续,这项工作是对人意志力的磨练。当你选择从事这条路时,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简介:狸小猫。意大利传媒硕士。微博读书签约作者、简书签约作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