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题所述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如下:

一、身心准备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可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感受。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二、生活准备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首先,可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

3、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避免发生危险和伤害。

三、社会准备

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

家长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外出按次序排队、不插队等等。同时,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

3、培养任务意识和集体意识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当孩子进入小学,也需要努力融入新的班集体。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多聊聊幼儿园班级的事,萌发他们初步的集体归属感。

有机会也可通过共游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的方式,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繁荣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准备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纳、鼓励孩子对新事物的观察、提问等探究行为,避免简单打断或否定他的奇思妙想。

2、学习习惯的培养

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受益终生。

3、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孩子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专注地学习。

4、学习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是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做好入学准备,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为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孩子终身发展。

养成孩子自己扣纽扣、系鞋带的习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促进手眼协调。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认识上下、左右等方位,用正确的书写姿势画画。引导孩子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学习解决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