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傅敏分别是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因为傅聪远在国外,不及傅敏在国内,傅雷更担心的还是远在他乡的大儿子。傅敏因为可以常回家看望父母,所以傅雷给他的信较少。傅敏是傅雷次子,他也是傅雷的儿子。

又有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有点记不清楚书里的细节,但是我记得这些家书从开头到最后,力透纸背的都是傅雷对傅聪深深的父爱,他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儿子,他关心他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音乐,他最近看的书,他在海外吃的粮食,如果囫囵吞枣地读下去,大抵会有人为这样无敌的父爱落泪,但是我却生生看见了这位父亲自己有时候也会在心里提及自己另一个儿子,寥寥数笔,翻页快的人大概都不会留意,这让我顿时觉得喉咙里堵了一样东西,难以忍受。

在叶先生一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傅雷家事。傅聪出生后,全家人的爱全都倾注到这个长得粉嘟嘟的小男孩身上,找最好的老师教他弹琴,送他去最好的地方,在最好的环境里,实现最极致的发展。
对于这家人来说,一切都好到了一个极致,直到另一个儿子出生。
生于斯,长于斯,这个被叫做傅敏的孩子也想像哥哥那样,学习音乐。
可是,父亲不让。
他跟父亲的好友偷偷学过一小阵子小提琴,他的音准之好,让这位老友也来劝说,傅敏也很有天赋。
可是,父亲还是不让。
这个父亲的说了一堆,无从考证,大体意思是说,我们家已经有了一个傅聪,我们不需要另一个傅聪了。你,去当个老师吧。我不知道一个父亲,要多么残忍无情,才能在一个孩子还在11岁的时候,就给他下判语:你不适合这个,你适合那个。
既然现在我不是在公共写作状态,我真想用咆哮体写上整整三行:闹鬼的适合啊!

旁观者可以愤愤,可这就是当局者傅敏的人生,他如是接受了它。后人都说,傅敏其实在教育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的嘛!我看到了一张傅敏跟学生一起看书的照片,照片其乐融融,可我看了依然觉得非常难受。照片上的傅敏还不知道,后来迎接他的,是连绵数十年的坎坷不平。

我们都知道傅雷最后的结局。在他走向最绝望结局之前,陪在他身边的从不是他最心爱的大儿子傅聪,他接到女友通知发现风云突变后,他再也没有回来。支撑这个家庭走下去的,只有那个即便在家书里都不怎么会提到的傅敏。
故事走到这一步,我觉得,这简直就是这个父亲人生最大的讽刺,是对他教子抉择最大的惩罚,纵然,也许他也从未感到一丝丝愧疚吧。

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傅敏在1979年去伦敦探望过自己的哥哥傅聪,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去投奔安逸的生活,但是他没有。1980年,傅敏回国,继续做一名中学教师,并向学校提出要求,终身不升“长”,要做一辈子的中学教师。

于是,直到现在,傅敏仍然是一个中学教师。但是我需要补充的是,他是一个非常优秀,颇有心得的好老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30
拜托你没有搞错,你去认真的查一下傅敏的人生经历就应该知道父亲对于两个儿子的爱是平等一致的,当时因为傅雷被两个昨天还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的“好朋友”后天就用子虚无有得罪名诬蔑他,使他被当时的人称为“右派”

并且在《傅雷家书》中也是有提到傅敏,还有在傅敏是中学老师时,傅敏把当时自己翻译的资料给父亲傅雷寄过去,傅雷随后就寄来了十一页的家书

还有,第一,当时的经济条件并不符合傅敏学音乐,第二,傅雷认为学音乐要从小抓起,到中学时再去学音乐如果学的是个半吊子,他认为没有任何的用处,这点我也是赞同,毕竟我也是学艺术的,不上不下的技术跟学了不是一样吗,第三,傅敏也说过自己没有学小提琴的天赋。

一开始傅敏并不知道教师职业的伟大,后来他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可爱和教师职业的伟大,他开始吧身心都投到教学当中,他后来也感叹道,“父亲看人的眼光怎么这么准″。

傅敏并没有你看到那么的委屈,傅雷也你没有你看到得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相反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父亲,他教会了傅聪学术,做人的道理,这些一丝不留的也给了傅敏,在傅敏恋爱的时候,傅雷还给他提出来一些意见,可见傅雷对傅敏的爱丝亳不少于傅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13
这个您可以看一下《傅雷家书》,能够了解一些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