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共军的编制和日军的编制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看展示其,共军的正规编制有八路军和新四军。其中: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包括: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特务团、炮兵团。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时,国民政府给高级军官授予了相应的军衔,例如总司令朱德为上将、贺龙等师长为中将。下级军官和士兵则由八路军和新四军自行授予。

但八路军和新四军向来以职务为主来确定级别高低,本来就不理会军衔,所以官兵从上到下,都不真正授予和佩带军衔,根本就当军衔制度不存在。只有高层人士和国民政府方面办理交涉事务时,才会佩带军衔。


共军人数只有抗战初末的人数统计:

抗战开始,国军350W,共军4.5W,(国军大部分都是地方部队,老蒋管不动他们)

二战结束,国军430W,共军142W,(国军地方部队基本被老蒋收编为嫡系部队,共军得到八年抗日的宝贵时机,兵力得到大量扩充,但是单兵素质还很低,武器稍微低劣)


八路军新四军都超出了抗战初期的编制人数各种独立大队、独立团、区大队小队的多如牛毛,所以不好统计。




再说日寇的军衔:


日军编制: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0

红军“官兵一致”不授军衔。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国民政府仅为少数将领授衔,朱德上将,周恩来中将等。连同周在黄埔军校时曾有的军衔,都是国民政府(军)所授。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有上将军衔,罗瑞卿、叶剑英有中将军衔,是延安为与国方、美方对等谈判、协调临时授的。

正式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

人数方面就更乱了,红军改编后虽说有正规建制,但战法主要侧重于游击战术,分散打法都是结合民兵像一种区小队啊,县大队啊等等没有一个标准的数量。

这里主要解释共军,至于日军本身就很正规。

共军的正规编制有八路军和新四军。其中: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包括: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特务团、炮兵团。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时,国民政府给高级军官授予了相应的军衔,例如总司令朱德为上将、贺龙等师长为中将。下级军官和士兵则由八路军和新四军自行授予。

但八路军和新四军向来以职务为主来确定级别高低,本来就不理会军衔,所以官兵从上到下,都不真正授予和佩带军衔,根本就当军衔制度不存在。只有高层人士和国民政府方面办理交涉事务时,才会佩带军衔。

共军人数只有抗战初末的人数统计:

抗战开始,国军350W,共军4.5W,(国军大部分都是地方部队,老蒋管不动他们)

二战结束,国军430W,共军142W,(国军地方部队基本被老蒋收编为嫡系部队,共军得到八年抗日的宝贵时机,兵力得到大量扩充,但是单兵素质还很低,武器稍微低劣)

八路军新四军都超出了抗战初期的编制人数各种独立大队、独立团、区大队小队的多如牛毛,所以不好统计。

再说日寇的军衔:

日军编制: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18
抗战时期共军的编制和日军的编制有以下不同:1. 数量:共军的编制规模较小,部队数量不如日军,但共军在战斗中采取了游击战、地道战等非正规战争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作战效果。2. 官员:共军的官员大部分是从农村和工人阶级中招募的,而日军官员基本上是从贵族和士官中选拔的。3. 训练:共军的训练期较短,但注重政治思想的教育;日军注重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训练期长。4. 策略:共军采取了游击战和地道战等非正规战争方式,实行诱敌深入、分散打击等战术;而日军则实行伏击、正面战争等传统战争方式。5. 装备:共军的装备较为简陋,主要以步枪、手榴弹等传统武器为主;而日军则装备高科技武器和坦克等现代化兵器。6. 组织:共军采用分区指挥、三三制、五四制等组织形式;而日军则采用营、团、师、军等正规编制。
第3个回答  2023-05-18
抗战时期共军的编制和日军的编制有以下不同:1. 性质不同:共军为人民武装力量,其编制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具有明显的政治色;而日军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其编制以征兵制度为基础,注重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2. 领导结构不同:共军采用政治工作领导制度,强调政治与军事相结合;而日军则采用军事领导制度,强调武器装备、技术水平和战术战略的制定。3. 兵种构成不同:共军主要由步兵、骑兵、游击队等轻武器装备构成,注重游击战;而日军则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和飞行部队,注重合围战和空袭战。4. 战法不同:共军善于采用游击战和以弱胜强的战术,同时注重政治工作和群众基础;而日军则采用大规模正面战和突袭作战,注重战术、技战术和武器装备的使用。
第4个回答  2017-12-30
红军“官兵一致”不授军衔。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国民政府仅为少数将领授衔,朱德上将,周恩来中将等。连同周在黄埔军校时曾有的军衔,都是国民政府(军)所授。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有上将军衔,罗瑞卿、叶剑英有中将军衔,是延安为与国方、美方对等谈判、协调临时授的。
正式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

人数方面就更乱了,红军改编后虽说有正规建制,但战法主要侧重于游击战术,分散打法都是结合民兵像一种区小队啊,县大队啊等等没有一个标准的数量。

这里主要解释共军,至于日军本身就很正规,完善你查一下资料就知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