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读了之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如题所述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启发:其实玩具不一定要买,自己做会更好玩,更有意义,只不过不能在上课的时候玩。手工制作课上,老师曾经教我们做过很多的玩具,如纸飞机、弹弓、小枪、纸船等,笑声久久地在操场的上空回荡着……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信,学校生活除了学习的外,还有很多快乐。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善于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就能制造无以伦比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寻找快乐吧!


扩展资料


文章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是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课文是写竹节人的,还写了围观的小伙伴们,这样写是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


第三部分写了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是有关系的。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3

1、《竹节人》作为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 

2、竹节人这篇文章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3、竹节人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也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的心灵快乐。

创作背景:

竹节人是范锡林玩耍过的玩具之一,代表着他儿时的美好记忆。随处可见竹节人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做竹节人是一件乐事,斗竹节人更是乐趣无穷。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

作者写《竹节人》的目的是让读者感受他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一个竹人,一笼蝈蝈带着孩子们步入时光隧道,领略父辈的童年。

一篇密谱,一柄长剑又带着孩子们步入武侠世界,尽显大侠风范。作品中巧妙地穿插了人生感悟,与故事相得益彰。使小读者在阅读中,明白人生道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6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竹节人,你们玩过吗?
(2)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
第3个回答  2020-09-26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竹节人,你们玩过吗?
(2)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