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五芳斋的由来和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24
嘉兴五芳斋号称“江南粽子大王”,创建于清咸丰八年 (1858),其创始人为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兰溪人张锦泉,最初于浙江嘉兴北大街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后在嘉兴当时最热闹的张家弄口,租间门面开了首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因点心制作采用玫瑰、芝麻、松花、薄荷、桂花五种天然植物,故取此名。大肉粽和蛋黄肉粽去叶后泛着油光,糯米调味正好咸甜适中,以肉香四溢肉嫩味美,糯而不烂、肥而不腻、食之齿颊留香而著称。
第2个回答  2020-02-24
嘉兴五芳斋是传统民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明清两代极具盛名的家族传承式面点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而来。据传“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是吴县陆墓采莲(今相城区元和镇开发区)人。沈氏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沈氏老板干脆将错就错,正式将店铺取名"五芳斋"了。
第3个回答  2020-02-24
“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系吴县陆墓采莲人。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沈氏老板干脆将错就错,正式将店铺取名"五芳斋"。这就是五芳斋名字的由来。“五芳斋”创始于1921年,是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五芳斋已经发展成为集食品、农业、房产、金融和贸易业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造就了一个民族品牌的百年传奇。
第4个回答  2020-02-24
在民国初年,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民国十年(1921年),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合记”、“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并一直传承至今。  五方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五芳斋粽子按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选料十分讲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则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嘉兴五芳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黄等几十个花色品种,1987—1989年曾连续三年获得省名点特优产品“玉兔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商业部“金鼎奖”。
第5个回答  2020-02-24
民国初年,有一批浙江兰溪人来到嘉兴,他们在冬天经营弹棉花生意,春夏时节挑了粽子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民国十年(1921年),张锦泉在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合记”、“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并一直传承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