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Na<sub>2</sub>SO<sub>4</sub>·H<sub>2</sub>O

如题所述

[化学组成]Na2O19.24%,SO324.85%,H2O55.91%。

[形态]单斜晶系,晶体沿c轴延伸呈柱状;集合体呈针状、粒状、纤维状、粉末状、皮壳状。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或白色;白色条痕;玻璃光泽。硬度1.5~2;解理平行{100},完全。相对密度1.48。易溶于水;在干燥空气中会失水变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

[成因产状]为盐湖中化学沉积产物,形成于33℃以下。当温度超过33℃即形成无水芒硝。

[鉴定特征]形态、产状、相对密度很小以及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变冷)等为特征。

[用途]化工、医药原料,是制备大宗化工产品无水硫酸钠(称为元明粉)的主要原料。

学习指导

学习本类矿物时要注意两点:

(1)二价阳离子硫酸盐最重要,它们分含水与无水两部分,主要决定于阳离子半径;其中Ca2+离子比较特殊,既可形成无水硫酸盐,也可形成含水硫酸盐,由此引出硬石膏与石膏之间的转化问题。

石膏是最常见的硫酸盐,是有用矿产,而且石膏和硬石膏间的变化对工程安全有一定影响。

(2)硫元素易变价对本类成因影响很大。

重晶石是最稳定的硫酸盐,在掌握其鉴定特征时,应注意练习观察解理角和辨别晶体定向,以复习结晶学知识并和碳酸盐矿物区别。

复习思考题

1.还原条件下硫酸盐为什么不稳定?

2.二价阳离子含水与无水硫酸盐在成分、性质和分布(产状)等方面有何不同?

3.为什么在地表很少见到硬石膏?

4.在金属矿床氧化带和内陆盐湖中见到的硫酸盐在阳离子成分上各有何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