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怎样确定的?

如题所述

放大镜倍数=250/镜片焦距+1,以毫米位单位。

凸透镜为例,把物体置于透镜L的物方焦点和透镜之间并使它靠近焦点,物体经透镜成一放大的虚像。若凸透镜的像方焦距为10cm,则由该透镜做成的放大镜的放大本领为2.5倍,写成2.5×。

如果仅从放大本领来考虑,焦距应取更短,而且似乎这样可以得到任意大的放大本领。但由于像差的存在,一般采用的放大本领约为3×。如果采用复式放大镜(如目镜),则可以减少像差,并使放大本领达到20×。

扩展资料:

放大镜前一个数字表示放大倍率,比如8X30表示放大镜的倍率是8倍。

如果是双倍率型,则用 / 符号分隔两个数字。比如2x/4x,表示放大镜的倍率为2倍,并且在放大镜中有个区域的放大倍率为4倍。如果镜片是矩形,则用前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宽后面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高,单位是毫米。比如100X50,表示镜片的宽度为100毫米高度为50毫米。

和望远镜一样,伪劣放大镜也最喜欢在倍率上做文章,标称倍率往往比真实倍率高出很多。其实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 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倍以下。不同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倍率,并不是倍率越高越好,倍率高意味着视野小,在有些场合视野更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大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3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
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其中f是焦距,单位是厘米。
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
1、30倍的放大镜,焦距f=0.86厘米;
2、焦距2cm的放大镜,倍数是13.5倍。
另外,建议你自制天文望远镜时,选物镜时,口径尽量大些,焦距50厘米以上;目镜的口径大小不限,焦距5厘米左右就行
你在同一个地点观察同一个物体,用放大镜观察得到的物体大小比上用眼睛实际观察的大小的比值就是放大倍数。
例如把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到6个字,提升高度以后能看到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倍数是3倍。
或者拿2把尺,一把放在桌上,用放大镜去看它的刻度,然后在放大镜旁边再放一把,去量放大镜下看出来的一厘米是实际尺上的多少,来求出放大倍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1
焦矩虚像的大小=物体的大小*焦距/物体离焦距的距离
(物体离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注意,由于公式中有“物体离焦距的距离”,所以对于物体的离镜距离不同的部分,放大率是不一样的。

在理论上,对任何焦距,像都可以是无穷大,但这并不代表视角可以被放大到180度。视角永远不会比把眼睛直接在透镜位转置看到的视角大,永远不会比不放放大镜时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70536.html?fr=qrl3
薄透镜(一种两表面为共轴球面、透明的圆盘形光学仪器,它的厚度远小于盘半径和球面曲率半径。当透镜中心比边缘厚时为凸透镜,反之,则为凹透镜)成像有规律:

设u为物距(物体与透镜光心(即中心)间距离),v为像距(像与透镜光心间距离,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时为负,异侧时为正),f为焦距,则有
(1/u)+(1/v)=(1/f)…………(1)
(1)式即为高斯公式
K=-(v/u)×(n/n')…………(2)
(2)式即为薄透镜放大率公式,其中n、n'分别是物方与像方介质的折射率,一般可省略。因为已知条件一般为u与f,因此将(1)代入(2)消去v得
K=f/(f-u)…………(3)
放大镜焦距较大,使被观察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即u<f,利用公式(3)很容易得出K>1,即成正立放大虚像。

参考资料:《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讲座》(程稼夫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24
根据放大镜焦距的大小 就可以得知倍数的大小了
第4个回答  2020-12-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