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病人时应做到哪些人文关怀

如题所述

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其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护理文化的核心内容,推行护理人文关怀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2、关注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

3、完善关怀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扩展资料:

护理人文关怀,多点关心、多点爱心,无论护理对象是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态度,护理人员都要面不改色、保持语气缓和、不发脾气、不瞪眼,想想如果自己就是那个病人,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向照顾自己最最亲近的人一样,提供使患者舒服和温暖的服务。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关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3
认真对待病人
不要带有色眼镜
第2个回答  2019-02-13
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其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护理文化的核心内容,推行护理人文关怀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对措施
一、强化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人文素质,加强在职继续教育
1、 在护理实践中,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在抓好“三基”训练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增加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如伦理学、社会医学、护理心理学、人际学等相关内容的课程讲座,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普及人文知识,加强人文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将人文知识、技能教育和培训纳入到在职教育的内容中,丰富护士的知识内涵,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大家认识到一个出色的护士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拥有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有广阔的人文视野,使其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医学伦理准则,在技术中融入对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好地服务病人。
2、 在工作中帮助护理人员建立人文关怀理念
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求护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要让护士站在病人角度上对待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助、关心和体贴病人,视病人如亲人,以最佳的护理减少和消除病人的痛苦,在护理实践中,唤起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爱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
二、 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1、 护理基础教育中应重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
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应从护理基础教育抓起,护理人文缺陷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指导思想上的缺陷有关。因此,护理学课程的设置要在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上凸显人文,在教学内容中除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外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并且使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她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和帮助人,从而体现出人文精神。
2、 从制度上实行人性化服务,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医院管理
随着对人文关怀理念的重现,医院在服务流程、环境设施和布置方面不断修订和完善护理质量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病人满意的原则,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引导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人文关怀,高度重视人性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制订有效的措施制约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病人应享有的权益,将护患沟通和对病人的服务态度作为评价护理人员医德医风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经常受到病人赞扬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病人不满意或投诉的则要给予批评和惩罚。
同时,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在环境、流程设计等方面也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医务人员和病人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改变医学领域中技术至上的观念,把握护理与人文的内在和谐性,使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强化了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从而实现了在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主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回答